(
课件网) 阅读能力突破篇 专题一 阅读理解 考情分析 明方向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书面语篇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语篇内容、语篇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也包括对语篇内容的分析、阐释和评价。要求考生能判断和识别书面语篇的意图,获取其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能识别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语篇反映的文化背景;能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能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支撑论据;能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汇或术语;能理解文本信息与非文本信息的关系。 三年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文体 题型 A篇 B篇 C篇 D篇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 主旨大意 词句 猜测 2024 新高考Ⅰ卷 应用文 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8 5 1 1 新高考Ⅱ卷 应用文 新闻报道 说明文 说明文 8 5 1 1 全国甲卷 应用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议论文 7 6 1 1 年份 卷别 文体 题型 A篇 B篇 C篇 D篇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 主旨大意 词句 猜测 2023 新高考Ⅰ卷 应用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 6 7 1 1 新高考Ⅱ卷 应用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 6 7 1 1 全国甲卷 应用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 9 5 0 1 全国乙卷 说明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5 8 1 1 年份 卷别 文体 题型 A篇 B篇 C篇 D篇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 主旨大意 词句 猜测 2022 新高考Ⅰ卷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6 7 1 1 新高考Ⅱ卷 应用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说明文 8 4 1 2 全国甲卷 应用文 说明文 说明文 夹叙夹议文 8 3 3 1 全国乙卷 应用文 书评 说明文 说明文 8 5 1 1 由以上统计可看出,近年来阅读理解的体裁类型以应用文、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夹叙夹议文、议论文等为辅,其中科普知识类和生态环保类的说明文是考生的难题;题型以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所占比例较大,词句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较难,所占比例较小;阅读语篇中的长难句日益增多。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应该着重从题型、体裁和题材等方面进行高效复习。 掌握攻略 巧破题 一、常用阅读步骤 1.文章→问题→文章 速读文章掌握大意,然后看题目,再细读问题所在文章的部分来答题。这种方式有利于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理解度较深,适合于大多数语篇。 2.问题→文章→问题 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文章的某些部分,再答题。这种方式能够节省答题时间,针对性强,但只适用于较简单的文章,解答细节性和事实性的题目。缺点是先看问题会干扰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把握。 二、解题三步法 第一步:速读全文,抓住主旨 1.速读全文,重点读 (1)文章第一段。文章的主题、核心概念一般在首段出现。 (2)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2.读后掌握两点 (1)文章的主旨大意。 (2)作者的大致态度。 第二步:细审题干,定位原文 1.仔细审明题干内容,把每道题和原文的信息所在处建立联系,定好位 (1)信息词定位原则:通常是由题干出发,去原文中寻找可靠信息词:有大写字母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等)、时间、数字等。 (2)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的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每段对应一题。 平时训练时要树立定位意识,每一题、每一选项都要回到原文中某一处定位。 2.重点关注点 (1)首尾处 高考中的阅读理解文章一般结构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这类文章的首尾段经常是文章的主旨要义,而每段的首尾句经常又是该段落的主题句。 (2)转折处 文章中的转折处经常是体现作者观点或文章主题的地方,考生看到这些地方要重点关注并做上标记,以便做题时查找。常见的转折词语有:but, however, yet, still,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on the contrary等。 (3)对比处 文章中作者经常将两个事物、事实或观点进行对比,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命题者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