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67472
【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新版一下6.2《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教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1746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一下
,
教案
,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
新版
,
人教
,
教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量间的加减关系》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数量间的加减关系》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在利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在交流、对比、概括中对“部分与整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梳理、总结,总结出数量间加减关系的基本模型,即“知道两部分数量,求它们的总数,用加法解决”“知道两部分的总数和其中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用减法解决”,感悟“部分与整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沟通加、减法的关系,感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由此拓展到用加、减法解决“两个数量间的相差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这一部分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例2将“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迁移、拓展到两个数量的比较中,包括“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例3则是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形结合中发展几何直观,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运算,这为学习本单元数量间的加减关系奠定了一定基础。他们能够运用已学加减法解决简单的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对数量的多少有了直观感受。然而,对于数量间抽象的比较关系,如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尚未形成系统认知,需要进一步引导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理解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时,依赖实物操作、图片观察等方式。例如,在面对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问题时,可能较难脱离具体情境直接分析数量关系,需要借助摆小棒、画图形等手段辅助理解。对于 “连续两问” 的实际问题,由于问题结构相对复杂,包含多个数量关系,学生在理清问题层次、把握先后顺序上存在一定困难,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有待加强。 二、单元目标拟定 1.通过回顾、总结实际问题中“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在观察、比较、抽象中初步感受数量间加减关系的基本特征,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 2.结合现实生活情境,通过操作、画图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以及“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经历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初步发展几何直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有关“相差关系”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这类问题与“部分与整体”问题的内在联系,丰富数量间加减关系的现实问题情境,深化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感悟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总结出“部分与整体”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共性。 2.通过操作、画图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以及“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人教版 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观察物体(三)重难点突破练习(含答案)(2025-04-27)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期中全真模拟卷(含答案)(2025-04-27)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提升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卷(苏教版)(2025-04-27)
第六单元圆(基础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卷(苏教版)(2025-04-27)
第六单元圆(提升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卷(苏教版)(2025-04-2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