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7752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16742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南区,中考,历史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说 明 : 1. 本试题分为第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4小题。第I 卷为选择题,共40小题,40分; 第Ⅱ卷为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40分。 2.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卷(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此记载最能佐证北京人的哪一生活特征( ) A.使用打制石器 B.过着群居生活 C.人工取火技术 D.原始农业出现 2.考古学家在对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并在多数探坑中发现稻谷堆积层,出土了大量石斧、石锛、骨耜、木耜等工具。这说明 ( ) A.使用打制石器并进行渔猎采集 B.掌握建筑技术并从事农业生产 C.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组织 D.实现农业和手工业的明确分工 3.在西周的分封制下,诸侯国是具有一定独立程度的政治实体,但其与周王室的关系 不是平等的,而是隶属于西周王朝的行政区,从而形成了以周王室为统治中心,统领天下万国的统一国家结构形式。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核心特征是( ) A. 诸侯独立,平等竞争 B.王室集权,高度统一 C.中央松散,地方自治 D.天下共主,层级隶属 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其中儒家主张以礼治国,为政以 德;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墨家主张尚贤,选贤任能;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A. 思想碰撞,和而不同 B.思想统一,中央集权 C. 以法治国,社会稳定 D.和谐共处,和平发展 5.《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贾谊《过 秦论》提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材料中秦始皇的举措共同 目的是( ) A. 发展经济,促进交流 B.抵御外敌,开疆拓土 C.统一思想,严刑峻法 D.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6. 《史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此现象直接源于( ) A.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统一货币,加强集权 D.开拓西域,物种交流 7. 《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此记载重在强调( ) A.造纸原料的革新性 B.造纸术的外传路径 C.东汉手工业的发达 D.纸张替代简帛过程 8.南北朝时期《洛阳伽蓝记》描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这反映( ) A.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B.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 C.北方经济文化复兴 D.大运河促进南北交流 9.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于贞观三年应诏而作的《职贡图》,描绘了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隋唐南亚属国)千里迢迢前来朝拜的情景。使臣或长须连鬓,或肤色黝黑,或 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围短裙。该作品( ) A.彰显民族交往频繁 B.描绘异域服饰风情 C. 展现社会经济繁荣 D.反映多元文化交流 10.以下为北宋税收结构变化表,此变化反映( ) 时期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至道(995年—997年)末年 2408 400 熙宁十年(1077年) 2162 5110 A.土地兼并严重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商品经济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11.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时,中国首次大规模从事海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这一潜在的可能性从未实现。宋朝 未能成为“海上强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经济制度限制发展 B.闭关锁国阻碍海外贸易 C.航海技术落后难以支撑 D.外族入侵中断贸易路线 12.明太祖敕谕:“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此举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 完善监察体系 D.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