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8469

3.1空气与氧气 第3课时(课件 19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23343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空气,氧气,3课时,课件,1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 新课导入 2.13 空气与氧气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⑤学会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科学观念:通过制取氧气,学会用双氧气制取氧气的方法,通过反应化学表达式的比较和归纳,能够区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能说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科学思维:在设计方案检查装置气密性环节,能用语言、文字、图标等方式进行表述方案和结构,能注意与预想结果不一致的现象,能利用大气压原理尝试作出合理的解释;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能够从多种信息中选择有用信息,能从操作安全性、简便性对检查气密性方案进行评价。 3.探究实践:会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会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能迁移到用高锰酸钾等原料制取氧气。 4.态度责任:注重证据,能依据客观事实和来源可靠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质疑没有充分证据的结论或解释。 2 核心概念与素养 3 新知探究 1.1 原料选择 任务一:通过制取氧气,学会用双氧气制取氧气的方法 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从元素组成角度有什么特点?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KMnO4) (K2MnO4) (MnO2) (O2)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二氧化锰(MnO2) 加热 (KClO3) (KCl) (O2)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MnO2) (H2O2) (H2O) (O2) 1.2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请从反应物和生成物角度分析这两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 A+B C A B+C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3 双氧水制氧气 原理: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MnO2) 加热 (H2O2) (H2O) (O2) 器材: ① H2O2溶液 MnO2 ② ③ ④ ⑤ ⑥ 烧瓶 铁架台 分液漏斗 导管 集气瓶 水槽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组装仪器时应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在图中描出氧气流动的路径并思考在制取氧气开始之前,需要做什么? 检查装置气密性 构建密闭系统 固封 液封 形成气压差 升高/降低温度 增大/缩小体积 观察稳定现象 有气泡产生 形成倒吸水柱 得出结论 检查气密性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将导管口浸入液面以下, 双手捂住烧瓶 导管口出现气泡 松开双手 构建密闭系统 形成气压差 观察稳定现象 得出结论 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倒吸水柱 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口浸入液面以下。双手捂住烧瓶,导管口出现气泡,松开双手后,导管口形成一段稳定的倒吸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液面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在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收集装置 根据氧气的性质,判断如何收集氧气? 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如二氧化碳 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如氢气 适用于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收集装置 这两种方案各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干燥 缺点:不纯净 优点:干燥 缺点:不纯净 如何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 气体将瓶中的水全排出,气泡逸出瓶口。 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了。 ①装满水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倒立在水槽; ②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导管口放入瓶口; ③当气泡从瓶口逸出时,瓶口盖住玻璃片; 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排水法集气 排水法集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集气瓶正放: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玻璃片的毛面盖瓶口: 防止玻璃片滑落,气体逸出。 ⑥待气泡逸出瓶口外时,用玻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烧瓶中加入50mL水和0.5g二氧化锰, 塞紧瓶塞; ③集气瓶加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④向分液漏斗中加入20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