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9069

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20482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期中,地理,下册,八年级,教版,2024-2025
    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4·武威学业考)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它气势巍峨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关于秦岭南北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秦岭以北年降水量普遍大于800毫米 B.秦岭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C.秦岭以南1月平均气温普遍大于0℃ D.秦岭以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2024·咸宁学业考)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示意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甘肃育种基地位于我国 (C)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与甘肃、四川育种基地相比较,海南最突出的优势是 (D) A.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B.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黑土广布 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4.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黄色中国’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银色中国’看见牦牛,而我国中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金色中国’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植水稻。” D.沙特阿拉伯小朋友说:“我在‘绿色中国’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却是一个沙漠之国。” 5.下图中5条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关于图中5条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D) ①甲线以南为湿润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②乙线大致与我国2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③丙线经过的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夷山 ④丁线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⑤戊线的起止点为黑龙江漠河和云南腾冲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读环渤海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水能资源丰富  B.海陆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7.关于本地区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盛产小麦、甘蔗、棉花 B.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有京沪线、京广线、沪昆线经过 D.有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江苏省兴化市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当地人在低洼沼泽地区挖河泥,将淤泥与水草混合物堆积成高出水面的田垛,用来种植作物,形成了垛田。读区域图及垛田示意图,完成8、9题。 8.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A.当地河湖密布 B.气候暖湿 C.地势低洼,易受渍涝 D.土地肥沃 9.分析垛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 (D) ①该地“地势高”,排水良好 ②气候湿热,雨热同期 ③河网密布,灌溉便利 ④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⑤土地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6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营造起的万顷林海已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如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B) A.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 B.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 C.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 D.温带荒漠向温带草原过渡 11.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C)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C.减轻风沙危害 D.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素养拓展题】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推冰”奇观是博斯腾湖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每到冰雪消融,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大量冰块受到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