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9592

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课件(共25页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

日期:2025-05-1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0126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起来,PPT,必修,政治,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 第二框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投身于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核心素养 1.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 。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840 鸦片 战争 1919 五四 运动 1949 新中国 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 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 1956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 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是否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一)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政治目标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 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 特点、结果 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最终失败。 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 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1.历史回顾:从近代开端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脉络 1840年 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919年 1911年 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6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过渡时期的建设和探索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时期,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1949-1952年底) 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 2.过渡时期的建设和探索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土改完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五计划开始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第一部宪法颁布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恢复国家经济 完成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1、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2、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从而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2目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1.开始时间: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地位: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3.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地位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开启 1978年12月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目的 生产力的角度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制度角度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建设角度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