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0747

第15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视频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1次 大小:1119105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明朝,统治,课件,视频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的灭亡 根因: 直因: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 (朱元璋) (1271-1368) 2.明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夺权 方式 隋 北宋 明 ———农民起义 ———武将夺权 ———外戚夺权 一、明朝的建立 【合作探究】结合时间轴,梳理明朝前期三位皇帝的继位过程和统治情况。 明太祖 建文帝 明成祖 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削藩”政策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1421年,迁都北京 皇帝 (行 政) 中书省 枢密院 (军政) 御史台 (监察) 宣政院 (西藏、宗教) 六部 直辖地 行省 二、强化皇权 元 朝 朝臣权力过大 皇权VS相权 地方分权 中央VS地方 材料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二、强化皇权 1.在中央:废除丞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工部 刑部 明朝 废丞相,权分六部 二、强化皇权 诛杀胡惟庸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赴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丞相制度的演变 秦朝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唐朝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明朝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独相 群相 废相 汉朝 宋朝 明朝 中国古代史发展趋势: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二、强化皇权 材料 仅在洪武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朱元璋就处理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处理291件。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 ———据《明太祖实录》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相关史事】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员到宫城内的文渊阁供职,协助皇帝批阅文件,提供咨询,故称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怠于朝政,内阁权力日益加重,尤其是权势居首的大学士被称为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权。 二、强化皇权 2.军事:【探究】朱元璋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1)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2)分散了兵权,皇帝直接掌管军事,加强了皇权。 二、强化皇权 3.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黄岗,朱元璋不放心,派人去察看他的行迹,等使者回报说吴琳在家务农时,朱元璋才放下心来。 国子监祭酒宋讷“危坐有怒色”,第二天朝见时,朱元璋问他昨天为什么发怒,宋讷大吃一惊,把发怒的原因如实说了,问“陛下何自知之”,朱元璋把派人偷着给他画的像拿出来给他看。 ———南炳文、汤纲《明史》 二、强化皇权 “厂卫” 特务机构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宪宗: 锦衣卫 (掌管侍卫、侦察、缉捕、邢狱诸事) 东厂 西厂 厂卫的刑罚非常残酷,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会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极刑,残忍至极,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二、强化皇权 4.在地方: (1)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 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和财政) (司法) (军政)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二、强化皇权 【想一想】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