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精炼】八下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实验探究精选 (10模块,33道题) 一.空气组成的测定(共7小题) 1.【答案】(1)耗尽装置内的氧气; (2)多次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答案不唯一); (3)80;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铜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使反应进行充分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解答】解:(1)在加热的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因此该实验中铜粉需过量,目的是耗尽装置内的氧气;故答案为:耗尽装置内的氧气; (2)实验中,要让氧气和铜粉充分反应,同学们的操作方法是多次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或将铜粉均匀地平铺在硬质玻璃管内;故答案为:多次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答案不唯一); (3)查阅教材得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预测实验结束后,装置内的气体将减少的体积为500毫升×16%=80毫升;但实验后,兴趣小组同学测得装置内气体的总体积为455毫升,与预测结果相差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装置漏气等;故答案为:80;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答案不唯一)。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环节,以及该实验探究的有关操作、现象、结论或推论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信息,或者是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心地探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填写即可。 2.【答案】(1)耗尽O2形成气压差; (2)水; (3)先下降后上升; (4)偏小。 【分析】(1)根据利用暖宝宝贴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操作属于耗尽O2形成气压差来分析解答; (2)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来分析解答; (3)根据刚开始暖宝宝吸收氧气会放出热量,瓶内温度升高,使气压增大,反应结束后随着温度下降,且反应消耗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减小来分析解答; (4)根据温度计与橡皮塞之间连接不是很密闭,空气会进入容器内,容器内气压差偏小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从建模角度分析,“利用暖宝宝贴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耗尽O2形成气压差; (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铜丝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中存在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暖宝宝”贴内含有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则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 (3)刚开始暖宝宝吸收氧气会放出热量,瓶内温度升高,使气压增大,将水向下压,观察到瓶内液面下降,反应结束后随着温度下降,且反应消耗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减小,液面又会上升,则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液面的变化情况为先下降后上升; (4)若温度计与橡皮塞之间连接不是很密闭,空气会进入容器内,容器内气压差偏小,液面上升高度偏小,则测量结果将偏小。 故答案为:(1)耗尽O2形成气压差; (2)水; (3)先下降后上升; (4)偏小。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答案】(1)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环境污染; (2)温度; (3)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幅度大于氧气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打开止水夹。 【分析】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集气瓶中水除了吸热降温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