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政治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71634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58651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七年级
,
法治
,
道德
,
统编
,
学年
,
-2024-2025
(
课件网
) 课前导入 思考: (1)你们知道屈原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2)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忧国忧民,爱国等 离骚、九歌、天问等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理解法治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增强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为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贡献力量。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62—64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3、如何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4、如何弘扬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对话屈原———寻蕴含的人文价值 从屈原的作品和故事中,你能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追求真理的求索精神 坚守故土的家国情怀 忧国忧民的高尚境界 独立不迁的人格追求 生 活 观 察 屈原《楚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长地叹息,偷偷地掩面哭泣,为百姓苦难的生活感到哀伤。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楚国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批判和不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生 活 观 察 《楚辞》中的这些诗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 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对国家和人民未来命运的关切和担忧的体现 坚定地走在自己的理想道路上,不受世俗的干扰和诱惑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表达了屈原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事物现象的疑问和探索。 独自清醒独立于人世间,我行我素而绝不随波追流。 你坚守美德从无偏私,为人高尚可配天地。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苏世独立,横面不流兮 圆则九重,敦营度之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探究与分享 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中国成语大会》 成语,承载着非常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画怎讲》 与中国名画零距离接触,感受文化自信,提升审美能力。 1.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作用(重要性)?P62①②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呢? 探究与分享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蕴含着什么人文精神? 点拨:社会和谐、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相传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地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人撑腰。收到家人来书,傅以渐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便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也主动让出三尺,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中考道德与法治夯实基础 八年级基础过关(教师版+学生版)(2025-04-27)
河南省开封市2025年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27)
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共17张PPT)+同步练习+素材(2025-04-27)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件(共26张PPT)+视频素材(2025-04-27)
2025中考道德与法治夯实基础 七年级基础过关(教师版+学生版)(2025-04-2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