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2764

12.3 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19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3,测定,电池,电动势,内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说学法 二、说教法 四、说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2.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说课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它既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后期的交流电源及远距离输电的学习打好基础。该实验的学习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一)物理运算 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 2、理解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体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过程。 3、用解析法和图象法求解电动势和内阻。 4、使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 (二)科学探究与思维 1、体验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2、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科学态度与思维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具备敢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图线处理数据 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 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电动势和内阻,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分析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讲解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说学法 高二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为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学习和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等实验的探究,已经初步具备了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基础。但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后期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不强,也给探究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选择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准备实验仪器 提出“为测量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前期准备”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本等学习资料,小组协作搜集并分析有用信息,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思想基础。通过师生会话交流,统一思路。 教学环节二、 小组交流提出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理论依据)及对应设计出实验电路图、选择出实验仪器。学生刚刚学习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提出E=U+Ir比较容易. 这个过程中各小组学生亲身体验,小组间互评优点和不足,每个人的思维成果为小组成员所共享,有很强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激起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兴趣,然后请学生到前面通过大屏幕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设计电路的艰辛与成功。在生生会话、师生会话的思维碰撞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分享成果与喜悦。如果前面进行较慢,时间较为紧张,我们就统一实验方案,用伏安法测量。 教学环节三、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验仪器,测量数据。这个过程是小组协作完成的,大大促进了团队分工与合作意识。开始时教师一定强调小组分工和实验仪器连接的注意事项。比如开关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和电表的量程及正负。 按原理图连接实物图 A V S R 教学环节四、图像法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分析时要强调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这也是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首先总结完成实验探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