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定县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纸上将代 帅 表该选项的字母涂黑) 0 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其遗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 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数目繁多,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 密 研究隋朝 A国家统一的条件 B.财政经济的状况 C.商业发展的水平 D.政治制度的创新 帽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 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对隋炀帝的高度评价反映了他推崇 A实现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加强中央集权 3.自秦汉起,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一直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隋唐时期统 治者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的相同举措是 p A.整顿吏治 B.制定法律 C.实行选官制 D.确立三省六部制 4.有研究者认为,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 的封建贵族阶层。该观点强调科举制 封 A.是中国古代唯一的选官制度 B.注重依据门第选拔官员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限制考生自由发表观点 5.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 紧 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直接用来研究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重文轻武政策 6.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说:“贞观之初,上书者皆云:‘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 又云:‘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唯魏征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对 此解读正确的是 赵 A.贞观年间朝中人才济济 B.唐太宗虚心纳谏 C.偃武修文符合历史潮流 D.唐太宗只信任魏征 7.下图所示文物均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题应是 线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黑人俑 A.唐蕃和亲 B.中外交往 C.北人南迁 D.边界贸易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 8.680年,武则天诏令:县令、刺史、御史、员外郎、太子舍人、司仪郎、左右文武五品以上,清要、近 侍及宿卫之官,可以举荐所知一人,以供录用。后来,又扩大到京官六品以上,可向朝廷荐举人 才。由此可见武则天重视 A.创新发展科举制B.减轻百姓负担 C.发展农业生产 D.官员举荐人才 9.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 谷,收其精”的建议。该建议主要吸取的教训来自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玄武门之变 D.隋炀帝三征辽东 10.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存在统一趋势 B.政局相对稳定 C.自然条件优越 D.人口增长较快 11.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 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 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2.宋仁宗时期,北宋政府在南方驻扎禁军195营,在北方的河北、河东、陕西三地驻扎禁军743 营。这种部署的主要意图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削弱武将兵权一C.节约军费开支 D.应对边防压力 13.辽天祚帝在位期间,宠信萧奉先、萧得里底等佞臣,不理朝政荒淫无度;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 蔡京等人,政局混乱、民不聊生。以上材料说明宋辽被灭的共同原因是 A人民起义不断 B.统治者腐败无能 C.军队战斗力弱 D.金军强大的攻势 14.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 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 外。这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