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5463

【大单元整体教学】苏教版新版一下7.2《观察运动的物体》(教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43295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整体,教学,苏教版,新版,一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观察物体(一)》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观察物体(一)》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二学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中的重要内容。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观察物体” 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课程标准》 在“内容要求”中提出:“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涵盖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静态物体观察,教材以观察茶壶为例,呈现四个同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场景。通过对小华、小红、小军、小丽各自观察视角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同一个物体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不同。如小华能看到壶嘴但看不到壶把,小红能看到壶把却看不到壶嘴,小军和小丽虽都能看到壶嘴和壶把,但样子存在差异,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和观察能力。第二个层面是动态物体观察,教材借助动车组进站和出站的照片,引导学生根据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变化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动车组进站时,先拍到离得远的画面,后拍到离得近的画面;出站时反之。这不仅加深学生对物体距离与观察画面关系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观察物体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学生已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物体空间位置和形状的认识,为后续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复杂几何体,如在四年级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组合体等内容奠定基础。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物体有一定的直观感知,并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同时也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这为他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奠定了初步基础。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对直观、具体的事物兴趣浓厚。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获取信息,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在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系统知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和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能根据物体运动过程中距离的变化,判断相关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2.理解物体运动过程中距离变化与观察画面的关系,能判断照片拍摄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尤其是相对位置的观察。 2.在动态情境中,灵活运用物体距离与观察画面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生活中常见的茶壶、动车组等作为观察对象,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轻松学习观察物体的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