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知识备查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464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县河口,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郑州的桃花峪。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省北部入渤海。 关于黄河 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 河 颂 交代写作对象,表达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学习目标 1.识记“狂澜”“屏障”“九曲连环”等词语的音、形、义及作者光未然简介。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重点) 3.感受黄河雄伟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光未然(1913—2002),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原名张光年。他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广为传唱。其组诗《黄河大合唱》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作者介绍 冼[xiǎn ]星海(1905-1945),中国作曲家。广东番禹(今广州)人,1935年归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赴延安,翌年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 相关人物介绍 背景资料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敌部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岸边行军。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准备创作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时,作者接受冼星海等人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黄河船夫曲》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颂》 《黄河对口曲》 《黄河怨》 《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的歌词。 巅 劈 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屏障 哺育 榜样 浩浩荡荡 读一读 diān pī pò lán zhuó wǎn píng bǔ bǎng dàng 多音字 预习检查 qiǎng 勉强 qiáng 强迫 强 jiàng 倔强 píng 屏风 bǐng 屏除 屏 奔 bēn bèn 奔跑 奔向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九曲连环】 【浩浩荡荡】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 形容水势汹涌浩大,也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 朗诵诗 朗诵诗是诗歌的一种,主要为朗诵而创作的诗歌。 主要特点是节奏感强,语言流畅,音调和谐,明白易懂,适于上口。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常用于舞台演出,有一定的鼓动性和感染力。适于直接向观众朗读。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全诗应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气势。 整体感知 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黄河颂 ③“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这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的气势。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