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学连环画3 班级故事会》教学设计 课题 班级故事会 单元 综合实践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时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和“画出你的数学故事”展开“班级故事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数学连环画讲故事。教材首先以“班级故事会”为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交流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画的数学故事,这是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创意表达相结合的实践展示。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同学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故事背后的数学本质,强化知识运用能力。随后,通过小精灵的对话,从不同角度对数学故事进行点评,如涉及的数学运算、事件的可能性、分类方法等,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视野,丰富对数学故事多元性的认识。最后,“反思与评价” 环节设置了评选最佳作品的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收获,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提升,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学生熟练掌握用清晰、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数学故事,同时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表达。2.学习内容分析:“班级故事会”是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极具特色的实践活动内容,是对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深度探索。此前学生已接触了诸多以生活情境呈现的数学知识,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图形的初步认识等,而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进一步内化并创造性地表达。它不仅是知识的应用拓展,更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为后续数学学习中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奠定坚实基础。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参与班级故事会,积极倾听和思考同学的数学故事,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趣味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清晰地讲述自己的数学故事,在交流分享中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准确理解其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合适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解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师:小朋友们,谁能说说图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师:你们看到了哪些有意思的地方?师:哇,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小眼睛!像这样在故事里藏着数学知识可有意思啦。咱们班的小画家们也画了好多自己的数学故事呢,今天呀,咱们就来开一个“班级故事会”,和同学们讲讲你画的数学故事,听听大家的故事里又藏着哪些好玩的数学问题,好不好?板书课题:班级故事会 学生:小兔吃萝卜。学生自由说说。学生:好。 以数学故事为载体,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故事中融入数学问题,符合本节课 “画出数学故事”的主题,能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任务一:故事分享师:上节课小朋友们把数学故事画成了连环画,愿意和同学讲讲你画的数学故事吗?课件出示:师:你知道它们讲的是什么数学故事吗?课件出示:我画的是去超市购物抽奖,有一天我买了一个书包50元,一支铅笔2元,一共花了52元。抽奖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只有1个,二等奖有5个,三等奖有10个。师:他买东西,这里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呀?师:观察抽奖的奖项数量,你能发现什么?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故事。课件出示:我的数学故事名字叫“整理我的小书橱”。我有10本故事书,5本漫画书,我把它们分开摆放。还按照书的大小,大的放一层,小的放一层。师:这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呀?师:还能怎么分类呢?师:那么大家的数学故事中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先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