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7110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四海之星学校2025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卷(一)(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20615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水平,图片,考试卷,学业,东莞市
  • cover
2025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冲刺卷(一) 历史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河姆渡房屋的木质构件大多采用榫(sǔn)卯(mǎo)技术进行连接,这种技术使得构件之间紧 密结合,确保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用性。这体现了 A.先民高超建筑技艺 B.因地制宜使用材料 C.有朴素的审美观念 D.有初步的装修意识 2.下图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 兹中国,自之义民。”的记载。青铜铭文记载佐证了 何尊及铭文拓片 A.“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B.分封制强化了周初统治 C.周初统治区域仅限于“中国” D.周王朝的建立顺应民心 3.李冰父子采用火烧石的方法来开凿玉垒山,通过火烧使岩石爆裂,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此 外,他们还使用竹笼装满卵石沉入江中,形成鱼嘴分水堤。这体现的古代人民的智慧是 A.尊重自然的理念 B.综合功能的设计 C.无坝引水的设计 D.技术手段的创新 4.秦简《为吏之道》开篇即明确指出:“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 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段话体现了秦朝 A.注重官员德才兼备 B.法律制度严格苛刻 C.官吏选拔注重才能 D.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第1页(共8页) 5.西汉元始二年(公元前2年),全国共有103个郡,其中岭南地区被划分为九个郡;东汉时期, 又新增了六个郡;从秦朝到隋朝的八百年间,全国共增设了五十七个郡。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中央集权日益强化 6.比较表中这两位诗人的情感,造成二者情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一[唐]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A.大运河开通带来影响 B.科举考试的成败经历 C.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 D.民族交流的频繁程度 7.根据《文献通考》的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达到了5210万石,相比治平年间 (1064一1067年)增长了四倍。同时,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作为户部经费使用 二十年之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范仲淹改革 B.张居正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打破山川形便的传统行政区划方式,将四川 北面的重要屏障汉中划归陕西行省。据此可知,行省制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B.弱化了地方政治的独立性 C.增加了中央对边疆的干预 D.推动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 9.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弘扬民族气节,致敬英雄豪情”的主题演讲。下图中两位英雄人物都 戚继光(1528一1588) 郑成功(1624一1662) A.加强了边疆管辖 B.推进了国家统一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捍卫了国家主权 10.明清时期文书避讳制度进一步加强,朱元璋特别避讳“天下有道,望拜青门”等词句,认为影 射自己曾经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