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O二五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 5.《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一些饮食习惯和烹饪技艺来自胡人,如测羊肉等:南北朝时期,游 牧民族的舞蹈、音乐传人内地:北朝时,有些宰相都出身于少数民族,孝文帝曾大量启用 历史试题 汉人做官。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人口迁徙 D.政权更迭 亲爱的同学,件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导站。请你在答题之前, 6。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 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进择题两部分组成,共10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7.如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瘦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量(户数)、财政收人的 学车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比重对比表。从表中数据能够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地区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北方 南方 时间 愿你没飞思推,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园满答卷。 4: 北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北宋中期 国家财政收人占20% 国家财政收人占80% 一、选择题(下列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南宋 赋税收人143万贯 赋税收人600万贯 1.文物承载若历史的记忆,对文物的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所 A.人口不断南迁 B.南方生活稳定 C.商业贸易繁荣女D.经济重心南移 示三个文物共同反映了() 8.“驱荷寇,播一世英明,藩王正气参天地:辟荆榛,开千秋伟业,国姓遗风耀古今。”下列 00 是 四个选项中与对联反映史实一致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上心中 B.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C.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大 D.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9.学习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 玉墙岩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体。 骨相 过程的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 B.远古的传说 A.中华的荣耀 B.东方的曙光 C.原始农耕生活 D.早期国家的产生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若生活在此时期,作为诸侯王,下列最容易被接受的思 C.帝国的彷徨与衰落 D.王朝的振兴 想是() 10.图中的不平等条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A.法家:依法治国,强化集权,锐意变法B.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电风雀在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如深 中罕药金窑公清染解地 C.竖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D.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础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木者眼点是( ①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B.加强文化专制 C.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D.巩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A.《瑗珲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 1山,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 研究西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递出旧轨的趋向”不应包括() A.长篇小说《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邮票 A,初步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C.丝绸之路出土的铜币 D.电视剧《汉武大帝》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开辟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 历史模拟试题(二)(共10页)第1页 历史模拟试题(二)(共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