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呼吸系统与气体交换 第二节 呼吸的过程(第1课时)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学习目标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描述呼吸肌的变化与胸廓容积之间的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描述胸廓的变化与人体吸气和呼气之间的关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4.说出溺水的预防和施救,练习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新课导入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左肺 右肺 呼吸道 呼吸系统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新课导入 肺位于胸腔 腹腔 膈肌 胸腔 腹腔 新课导入 左肺 右肺 2叶 3叶 支 气 管 细 支 气 管 肺泡囊 肺泡 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约3亿个 寻证据 实验 用软尺测量一位同学的胸围,并做好记录。保持软尺上下位置不变,让被测同学尽力吸气并憋住气,测量此时的胸围。再测量他尽力呼气时的胸围。比较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大小。 寻证据 实验 1.吸气和呼气时胸围有何不同 思考 2.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力量来自什么结构 3.胸廓的变化与吸气和呼气存在什么因果关系 呼吸运动 肺位于胸廓内 胸廓是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和肋软骨,1块胸骨以及关节和韧带装置构成,形状近似圆锥形。 呼吸运动 呼吸肌———肋间肌 呼吸肌———膈肌 吸气时胸围变大,呼气时胸围变小。胸围的大小变化与胸廓的变化是同步的,胸围的大小变化反映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力量主要来自肋间肌和膈肌。 呼吸运动 肋间肌收缩 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变大 肋骨 收缩 舒张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肋间肌舒张 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变小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呼吸运动 膈肌舒张 胸廓的上下径变小 膈顶部位置上升 膈 膈 收缩 舒张 膈肌收缩 胸廓的上下径变大 膈顶部位置下降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 胸廓容积变大 膈 膈 呼吸肌舒张 胸廓容积变小 肋间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容积变大 肋间肌和膈肌同时舒张,胸廓容积变小 呼吸运动 胸廓容积变大 肺变大 肺内气压变小 外界大气压 气体从外界压入肺 【呼吸肌收缩】 吸气 胸廓容积变小 肺变小 肺内气压变大 外界大气压 气体从肺压出到外界 【呼吸肌舒张】 呼气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扩大、缩小,完成气体进入和排出的过程,称为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肌 胸廓容积 肺容积 肺内气压 气流方向 呼吸运动 收缩 变大 变大 变小 外界→肺 吸气 舒张 变小 变小 变大 肺→外界 呼气 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作肺通气。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叫作肺活量。12 ~ 14 岁少年的肺活量为2000 ~ 3000 毫升。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收缩能力加强,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肺活量增大,增进肺的通气能力,呼吸功能加强。 溺水的预防和施救 为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同学们要谨记“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人员不擅自下水施救。 溺水的预防和施救 如果同伴不幸溺水,一定要保持冷静,尽快寻求帮助并借助工具科学施救。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之后,根据情况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并迅速送医院救治。 心肺复苏 如果当人因发生触电、溺水、心脑血管意外而导致心脏和呼吸骤然停止的情况时,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即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 研究表明:当心脏骤停4分钟以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存活率在50%左右。 当超过4-6分钟时,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的缺氧损害。 超过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