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目录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和解读史料,梳 理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知道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2、感受唐太宗、武则天在其统治 期间励精图治、勤政为民的功 绩,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评 价历史人物,既积极评价个人在 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 也认识到历史人物无法超越历史 的限制。 貳 壹 承续光辉 女皇 武则天 唐政初创 唐朝的建立 与 “贞观之治” 新课导入 壹 唐政初建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高祖 李渊(566年—635年) 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隋末起义中趁机起兵,南下占据关中,隋炀帝被杀后,建立唐朝,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全国。 李渊和杨广(隋炀帝)是表兄弟,他们的母亲都是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祖上是我们今呼和浩特人哦)。 大唐帝王档案 阅读课本第9页,梳理唐朝建立的基本信息。 都城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唐朝 618年 长安(今西安) 李渊(唐高祖) 1、唐朝的建立 二、唐政初创 记忆口诀: 李渊见糖(建唐)留一把(618) 李渊起兵太原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 大唐帝王档案 唐太宗 李世民 (599年—649年) 唐高祖次子,隋朝末年随其父起兵反隋,屡建奇功。 与长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率长孙无忌等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了夺权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后逼迫高祖李渊退位,遂即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2、“贞观之治” 二、唐政初创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旧日 幕僚 出身 贵族 出身 贫寒 少数 民族 敌对 势力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李靖 萧瑀 秦叔宝 阿史那杜尔 魏征 尉迟恭 研读下列史料,概括体现了唐太宗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一: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唐太宗)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 材料三: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贞观政要》 ①以史为鉴,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 ④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贞观之治” 二、唐政初创 ②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唐太宗 治国措施 政治 经济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隋朝确立)。 2、“贞观之治” 二、唐政初创 门下省:封驳审议 中书省:起草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 ①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②相互牵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阅读课本第10页第2段,梳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阅读课本第10页第2段,梳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唐太宗 治国措施 政治 经济 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3.增加科考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 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贞观之治” 二、唐政初创 研读史料,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起到怎样的效果,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材料一: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官吏多自清谨(清廉、谨慎)。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língyǔ)(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