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9064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59108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江苏省,文化,PPT,22张,课件,社会生活
  • cover
(课件网) 主题21 现代史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025中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世纪70年代 2003年 “神舟”五号成功升入天空并返回 2015年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7年 “欧共体”成立 1993年 欧盟成立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世界 1966年 我国第一 次成功进 行发射导 弹核武器 的试验 时空观念 知识结构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两弹一星 背景: ①二战使我们认识到核武器是国家安全重要保障;②美国屡次的核威慑坚定了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决心;③为了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 含义: 一星 两弹 原子弹:核裂变 氢弹:核聚变 导弹:带有弹头和动力装置 的高速飞行器 核弹 人造地球卫星 历程: 1967 1964 1966 1970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知识点一:科技文化成就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 两弹元勋 (1)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 人物: 意义: 精神: 知识点一: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一:科技文化成就 载人航天团队 时间: 20世纪90年代 成就: 2003.10 20世纪90年代 1999.11 2008.9 2021.10-2022.4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飞天之旅 神舟五号杨利伟实现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翟志刚,完成太空行走 神舟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太空驻留半年 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攻坚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 1.概况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推广 ①对中国: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对世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意义 4.荣誉 科技成就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明显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知识点一:科技文化成就 1.概况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影响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药学奖。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的一小步, 也是中国传统医药贡献给全人类的一份礼物。 科技成就 知识点一:科技文化成就 1.在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攻关阶段,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900多个工厂、科研院校参与,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料。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  ) A.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D.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2.“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新中国千方百计地吸纳海外核能与火箭专家回国。在周恩来等人的号召与关怀下,邓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