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势力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等进行有效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大旱,蝗灾肆虐,瘟疫流行。安徽凤阳一户朱姓人家,贫病交加,半个月内数人去世。家中的幼子难忍饥饿,出家为僧。他就是后来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武定祸乱,文致太平”,肯定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课前导读 《明史》书影 课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的统治 第 15 课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一、 明朝的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材料一: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醉太平·堂堂大元》 自主学习:阅读P86正文,结合这首元散曲小令,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 背景: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课前导读】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大旱,蝗灾肆虐,瘟疫流行。安徽凤阳一户朱姓人家,贫病交加,半个月内数人去世。家中的幼子难忍饥饿,出家为僧。他就是后来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的朱元璋。 一、明朝的建立 2、经过 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出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的队伍逐渐强大。 3、明朝的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1368年 应天府(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zhānɡ) 一、明朝的建立 4、靖难之役 1368年, 建立明朝, 定都应天府 1398年, 建文帝继位, 采取“削藩” 1399年 燕王朱棣(dì)发动靖难之役,并夺取帝位 1421年, 迁都北京 明太祖 明成祖 建文帝 明惠帝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二、 强化皇权 二、强化皇权 1、原因 明太祖 朱元璋 皇帝 中书省 六部 直辖区:腹里 行省(军政) 10个行省 枢密院 (军政) 御史台 (监察) 宣政院 (西藏、宗教) (行 政) 结合下图元朝的行政制度,分析明太祖进行政治改革的原因 ①朝臣权力过大 ②地方分权 2、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二、强化皇权 3、改革措施 改革措施 中央 监察 地方 二、强化皇权 3、改革措施———中央 明朝初年中央官制示意图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帝 五军都督府 统兵权 调兵权 明朝初年中央官制改革示意图 中央:①废丞相,提升六部职权;②设五军都督府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帝 大都督府 中书省 军政 行政 宰相 【材料研读】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 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 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首章》 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相关史事】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建立新的中央辅政体制势在必行。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员到宫城内的文渊阁供职,协助皇帝批阅文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