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有人戏称中国古代的某一个朝代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这是形容的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呢? 新课导入 烽烟定鼎 ———明朝的建立 壹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元朝末年,你愿意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吗?为什么?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至元通行宝钞 元朝末代皇帝 元顺帝 明朝的建立 壹 1.背景 末 元 农 民 起 义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在农民起义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霸业。 明朝的建立 壹 1.背景 朱元璋逆袭之路 明朝的建立 壹 明朝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年号 灭元的标志 1368年 应天府(今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洪武 攻占大都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太祖朱元璋 汉高祖刘邦 光武帝刘秀 明朝的建立 壹 2.建立 明成祖迁都北京 (1)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明太祖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 (2)1421 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朱棣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攻下帝都应天。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 明太祖去世后,明朝有何变化? 明朝的建立 壹 3.发展 乾纲独断 ———强化皇权 贰 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 —《明实录》卷五十九 材料二: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强化皇权 贰 1.原因 明太祖的烦恼(一)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 百官志》 强化皇权 贰 2.措施 疆域如此辽阔,地方行省权力过大,我该如何有效统治呢?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中央:①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行政) 强化皇权 贰 2.措施 相权威胁皇权 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胡惟庸案 强化皇权 贰 2.措施 废除丞相制度后有何弊端?为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新增什么机构? 弊端:皇帝的政务多,行政效率低,易决策失误。 材料:“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机构:内阁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只能提建议,没有拍板决策的权力。 强化皇权 贰 2.措施 中央:②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统调分离(军事) 皇帝 前军 都督府 后军 都督府 左军 都督府 右军 都督府 中军 都督府 兵部 只有统兵权 只有调兵权 强化皇权 贰 2.措施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设立西厂,合称“厂卫”。 中央:③设立“厂卫”机构,监视官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