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0156

12 《拿来主义 》课件(共4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21238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拿来主义 鲁迅 学习目标: 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了解作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重点) 2、认识杂文”文体的双重身份,掌握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难点) 读准字音: 预习检查 xǔ jué lìn sè suǐ guān miǎn 自诩 掘起 吝 啬 脑髓 冠 冕 pì càn 譬如 孱头 预习检查 国粹 蹩进 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 写对字形: 杂文 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以观照现实生活为其创作之源,短小精悍、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富有战斗性。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这篇《拿来主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呢?大家迅速浏览课本94页注释⑥和注释⑦。 徐悲鸿等美术家去欧洲举办美术展。 苏联邀请梅兰芳等前往奏艺。 《大晚报》报道了注释⑦中的事件。 大家注意报道时间了吗? 杂文特点: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 鲁迅的文章像像匕首,像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本文是如何体现的?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整体感知 :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拿来主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拿来) (怎么拿来) 我们要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梳理行文思路 为什么要拿来 思考: 本文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用不少篇幅论述其它主义。 请从文中找出作者批判了哪几种主义,它们各自的做法(表现)、实质、后果各是什么? 错误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表现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文化经济侵略 后果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误国) 文化堕落 贻害子孙 (卖国) 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害国) 送古董 送画 送活人 赏析一、二段犀利的语言艺术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少到了可怜的地步。这说明这些“大师”其实名不副实,徒有虚名。 (2) “捧”字表示尊敬、庄重、小心翼翼,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师”们毕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嘴脸。 (3)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和“挂”字则勾画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4)“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大师们”的丑恶嘴脸。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运用反语,揭露了这种行为表面是一种进步,实则是学术的退步和文化的堕落。“算得”“显出一点”这些词语,则更加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与不齿。 送去主义———崇洋媚外,毫无自信 仔细体会第2段中的“说道:拿来!”这句话的语气以及感叹号的作用。 ①“说道:拿来!”两个词单独成句,铿锵有力,正义凛然。 ②感叹号饱含了作者对一系列“送去主义”行径的厌恶,对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的痛恨,对实行拿来主义的强烈渴望。 第3段和第一段的“送去主义”有没有重复?用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