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0190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0660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9课,两宋,政治,军事,课件,32张
  • cover
(课件网) “宋太祖为何要通过一场宴会就解除大将的兵权? 这一举动对宋朝的政治和军事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北宋初年(961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强化中央集权,设宴召禁军将领石守信等,暗示其交出兵权以保富贵。将领惧祸请辞,改任虚职。此举以和平手段解除开国功臣军权,终结唐末以来藩镇割据隐患,奠定宋代“重文抑武”国策,但长期削弱军队战斗力,埋下边防危机。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知道北宋的建立,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理解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概括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分析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影响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梳理宋代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理解认识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 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2.背景 (1)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宋初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即位后最担心的政治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①(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四监司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2)加强地方控制 目的: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即分散地方机构权力。 特点:四司互监、州官相制 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宋朝的路是一个行政区单位,属于直辖于中央的一级监察区,相当于现在的省。 如北宋的河东路、两浙路、福建路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山西陕西一带、江浙沪一带、福建一带。 路下面一级为府、州,相当于现在省下面的市。此外,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一些 (2)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 地方 ①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 ①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分散机构权力 皇帝 分散机构事权的措施: ①政务:二府三司 ②军事:枢密“三衙” ③监察:御史谏官 目的:削弱宰相权力,强化君主权力。即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御前会议 皇帝 三司 台谏 枢密院 中书门下 (政事堂) 三司使 同平 章事 (宰相) 参知 政事 (执政) 财政 枢密 使 (执政) 枢密 副使 (执政) 知谏院 御史 中丞 行政 军政 监察   (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①目的: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②措施: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概念阐释】 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是统治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