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039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17569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试卷,答案,图片,历史,广州市
  • cover
2025届初三毕业班综合测试 历史 本试卷共8页,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 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素: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战 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良渚古城遗址有大面积水稻田,核心仓储区有数量惊人的稻谷遗存及精细加工 的石质“耘田器”和犁形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原始农业开始产生 B.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C.贫富分化程度加剧 D.稻作农业经济兴盛 2.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耕作深度由青铜时代的10-15厘米提升至20-30厘米。牛耕配铁犁 使人均耕地面积从西周的10亩增加到战国的30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铁制农具开始于战国时期 B.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农业发展 C.铁犁牛耕取代了青铜农耕 D.农业进步推动了手工业兴起 3.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 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都自认是黄帝的子孙。这表明 A.家国一体的政体逐渐完善 B.华夏认同的观念不断加强 C.民众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D.纪传体通史体裁得以推广 4.大运河使江淮漕粮直达长安的时间从数月缩短至40天,唐代漕运量峰值达400万石/年, 关中粮食储备周期从“三年一运”提升为“岁入常充”。由此可见,大运河的修建 A.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互补 C.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D.提高了漕粮运输效率 初三毕业班综合测试历史第1页(共8页) 5.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大量隋唐文学写本,其内容既有描述敦煌的“乡土作品”,也有描述塞 外风情的异域作品。这有助于研究隋唐时期 A.兼容并包的时代特征 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敦煌文化的中心地位 D.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6.《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 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反映了 宋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求 C.都市生活的繁华 D.海外贸易的兴盛 7.下图反映了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夏商周)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A.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B.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更替 C.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 D.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 8.据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国内有76个学会。其中,有30多个或是按照新的实用精 神研究传统的儒学,或是研究西方科学和翻译西方书籍,15个提倡社会改革,23个试图 唤起士大夫的爱国热情与政治觉悟。据此可知,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引进西方科技 B.建设文化强国 C.全盘学习西方 D.挽救民族危亡 9.辛亥革命以后,陈独秀、李大钊与鲁迅基于各自的视角对其审视。根据下表内容可知,他 们的共同主张是 人物 观点 辛亥革命丝毫没有侵犯到帝国主义在华的权利,因此没有解决中华民国立 陈独秀 国的根本问题之一:国家独立与统一。 鸣呼!吾先烈死矣!豪暴者亦得扬眉吐气,击柱论功于烂然国徽下矣。共 李大钊 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 中国革命者小有胜利,便陶醉在凯歌中,肌肉松懈,忘却进击了,于是敌 鲁迅 人便又乘隙而起。 A.肯定辛亥革命的成果 B.要求推翻军阀的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