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材料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惠泽天下】 材料一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两项重大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成就的改进者及图2成就的发明者。谈谈这两项成就对世界的共同影响。 【诗词再现历史】 材料二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唐)袁皓《及第后作》 材料三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材料二中哪一制度的确立让诗人实现“十年辛苦涉风尘”到“金榜高悬姓字真”的跨越?材料三中,辛弃疾在词中使用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些典故在我国哪部古代小说中得以再现? 【中医福泽万世】 材料四 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模仿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体操。吴普长期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套体操名称。与华佗同时代,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的名医是谁?写出他的一部医学著作。 2.通过“古代连云港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角色演变研究”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东海郡,其地东濒大海,秦汉置县。武帝元狩四年(前 119 年),于此置盐官。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佛教经海路传至朐县(今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遗存至今。晋《太康地记》载‘海州煮海为盐,利通天下’。” ———摘编自《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2002 年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简牍《集簿》,记载西汉末年东海郡辖 38 县,户 266,290,口 1,397,343,吏员 2,203 人。其中“海盐岁入千七百斛,铁官岁输钱四百万”。另有木牍《神乌赋》,内容为民间故事,使用隶书与草书结合字体。 ———摘自《尹湾汉墓简牍》 材料三:“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 1685 年),清朝政府下令开放海禁,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为通商口岸,设立江海关,征收海船货税,可谓名扬海内外。” ———摘编自《清史稿·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连云港地区自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三项主要职能,并说明其历史依据。 (2)材料三中清朝将云台山设为通商口岸的目的。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连云港能够成为清代四大口岸之一的因素。 3.国家治理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政的智慧? 材料二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出现的社会现象。宋朝建立后,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材料三 辽、夏、金、元在边疆开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对东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3)为加强对地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