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202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40334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考试,答案,PDF,试题,历史
    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考生注意: 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水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狮子不是中国本土物种。有学者研究认为,狮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为中国人所了解,其形 象从汉代起扎根于中国艺术,代表有看门狮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装饰以及狮子舞等,舞狮作为 中国民间节庆常有的节目,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见贤思齐的重要内涵 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点 C.崇德尚贤的思想理念 D.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 2.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外来 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并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 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 B.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C.普及中华文化智慧 D.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 3.自古以来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中国。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 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 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 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4.表2所示是关于蒙古西征的三个观点。据此,我们可得到的启示是() 表2 蒙古在西征过程中不断攻城略地,对当时的亚欧大陆经济造成了巨 观点一 大的破坏 西征过程中,天量的汉工匠被带到了中亚、西亚和东欧。与此同时, 观点二 蒙古也将大量的西方工匠俘虏到了蒙古草原和中原 蒙古将中国的灭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传播到了阿拉伯,后 观点三 来这些发明又从阿拉伯传播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转型 A.应辩证地看待蒙古西征 书.蒙古西征阻碍欧亚文花交流 C.军事扩张推动文明进步 D.蒙古西征旨在传播进步文化 5.晚清时期,国人对西学的认知,经历了从“朝士皆耻言西学”到80年代的“谈洋务者亦不 以为深耻”,再到90年代后,形成了“中国人心至是纷纷欲旧邦新命”的气象。这种转变源于 () 第1页:共6页 A.阶级矛盾尖锐B.洋务运动失败C.立宪运动兴起D.民族危机加深 6.据1870年统计,在爱达荷,华工在6579名矿工中占58.5%,达3853人;在俄勒冈,华工 在3965名矿工中占61.2%,达2428人。在华盛顿、爱达荷和蒙大拿各州,约有1.5万名华工 为北太平洋铁路线铺轨。在加利福尼亚的农场工人中,华工1870年占1/10,1880年占1/3, 1884年占1/2。这说明() A.华工助推了近代美国西部经济发展B.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 C.工业革命使美洲劳动力实现多元化D.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 7.西欧中世纪中期出现大量骑士诗歌。这些诗歌宗教思想和贵族色彩浓厚,故事荒诞不经: 歌颂骑士冒险精神、锄强助弱、保护妇女、维护正义;多用寓意、象征、梦幻等手法,深受老 百姓欢迎。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 B.封建庄园经济瓦解 C.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D.世俗封建主的追求 8.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派人到君士坦丁堡搜求古籍。把大量希腊罗马文献翻译成阿拉伯文。 这些著作后来传入中世纪欧洲,使欧洲人重新读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接受了阿拉伯人的 自由思想。据此可知,阿拉伯人的翻译活动() A,使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 B.得益于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C.深受希腊化世界的影响 D.为欧洲思想解放提供了条件 9.下表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汉漠拉比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 《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巴 A 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 比伦封建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 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 & 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