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279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99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21课,邹忌讽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昳丽(yì)   寡人(ɡuǎ)   朝服衣冠(cháo) B.弗如(fú)   期年(qī)   王之蔽甚(bì) C.窥镜(kuī) 暮寝(qǐn)   时时而间进(jiān) D.谤讥(bàng) 纳谏(jiàn)   门庭若市(tíng)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孰视之 _____同“_____”,意思为:_____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_____ 纳F:_____ 谏:_____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____ (3)而形貌昳丽 昳丽:_____ (4)窥镜 窥:_____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_____ (6)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F:_____ (7)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_____ (8)明日徐公来 明日:_____ (9)又弗如远甚 远:_____ (10)私我也/臣之妻私臣 私:_____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服衣冠 原意为:衣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原意为:脸,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3)闻寡人之耳者 原意为: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臣之妻私臣 古义:         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7.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内容安排有详有略。如第1段先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简要介绍邹忌的形貌,再详写询问比美的过程和邹忌的反思领悟,为下文做铺垫。 B. 邹忌由己及君,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C. 齐威王根据进谏者勇气的大小设立上、中、下三种不同的奖赏,在国内外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可见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和振兴国家的决心。 D. 文章多处运用“三”,如邹忌比美时的“三问”“三答”“三思”,讽谏时的“三比”以及齐威王除弊时的“三赏”“三变”,得到“战胜于朝廷”的结果。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 按要求默写。 (1)文中描写邹忌身高和容貌的句子是:        ,       。 (2)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3)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         ,受上赏;          ,受中赏;         ,       ,受下赏。 (4)齐王纳谏令刚下达就产生明显变化的句子是:      ,     。 10、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于是开展了一次相关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            (2)同学们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如果你是学生代表,你会怎样劝说李校长 (不超过45字) (3)受齐王通过不同途径采纳谏言的启发,学校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向大家征集建议。下面是小明同学建议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改。 【甲】一、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监管网络控制学生上网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