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3477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2025中考历史模块知识梳理课件 (7份打包)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5212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模块,中国,古代史,2025,中考,历史
    (课件网)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命题点1汉字演变 1.[传统文化](2020·安徽)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B 命题点2商鞅变法 2.(2024·安徽)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D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 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楚国 吴起 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鞅 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续表 3.(2023·安徽)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B ) A.无为而治 B.因势而变 C.兼爱非攻 D.尊卑有序 命题点3百家争鸣 4.(2021·安徽)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D 命题点4殷墟和都江堰 5.(2023·安徽·第19题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截至2019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我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部分) 遗产名称 入选理由 A.   商朝晚期的一座古都城,位于今河南安阳,它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以及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这里出土的甲骨文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古代信仰和社会体系提供了宝贵证据 B.都江堰灌溉系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处的世界遗产名称。(2分) A:殷墟。(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撰写B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6分) 示例 B: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这一大型综合水利枢纽科学地解决了岷江的分流和排沙等难题,其防洪、灌溉等功效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6分) 1.(2024·芜湖模拟)考古学者发现,二里头都邑以道路和墙垣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形成“多网格式”结构布局,在其中多个网格内发现不同规格的建筑和墓葬,每个网格应属不同人群。这反映出夏王朝( ) A.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国家机构设置渐趋完善 C.权力实现了高度集中 D.宗族观念影响政治制度 A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 B.高级生产工具 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 D.诸侯国的徽标 2.(2024·河南)《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C A.注重精耕细作 B.农牧业发展水平高 C.等级制度森严 D.注重艺术审美观念 3.[跨学科·美术]商朝时期是青铜器的黄金时代,下图中青铜器的纹理样式反映出,商朝时( ) D A.劳动生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 4.(2024·广东)下图是甲骨文“男”字的构形及释文。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现可能源于( ) A 5.(2024·甘肃兰州)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 A.礼崩乐坏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 B 6.包山战国楚简有不少关于土地纠纷的记载,如编号为第77号的竹简载,某人被邻人控告私自移动地界来增加自己的土地;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