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背诵 1.中国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 3.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容、重要性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实践、意义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国际社会重要行为体:国际组织 当代国际 政治与经济 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经济格局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逻辑体系: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六课 经济全球化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掌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2.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探究与分析,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增强认同感。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享你所知道的跨国公司,能够辩证看待跨国公司的影响。 01 经济全球化的 主要表现 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 中国品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结合图例,说明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一、认识经济全球化 (1)含义: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2)特征: 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 (3)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1)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2)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3)作用:可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抄:生产领域: 国际分工协作 ·生产全球化 拓展深化 ◆什么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跨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抄:原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相比之下劣势较小的产品在生产上具有优势,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甲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粮食;乙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肉。 甲国:向乙国出口粮食(赚取外汇), 从乙国进口肉(代替自己生产) 乙国:向甲国出口肉(赚取外汇), 从甲国进口粮食(代替自己生产)。 意义: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关链接—比较优势 议一议: 两国的比较优势分别是什么? 甲国和乙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解析:由图可见,乙国无论在粮食还是肉类生产都处于绝对优势。甲则处于绝对劣势。那甲是不是没有生存空间了?通过博弈,乙国发现自己生产肉的生产率是甲国的两倍,而粮食只有1.25倍。也就是乙选择肉比选择粮食的单位投入劳动更少,即机会成本更低,两利相权取其重,所以,乙国的比较优势在肉。同理,甲生产粮食比生产肉的单位投入劳动量更少,即机会成本更小,两弊相权取其轻,甲生产粮食有比较优势。于是,甲把粮食卖给乙,乙把肉卖给甲,双方都利益最大化,皆大欢喜! (1)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2)表现:世界各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3)范围: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 抄:交换领域: 进出口、买全球、跨境电商 ·贸易全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