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4241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0409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地理,背景,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中图版 必修二 第四章 国土开发与保护 课程标准 1.知道京津冀地区的地理背景。 2.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的优势条件和主要问题,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重点、难点) 3.理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意义,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学习目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导入新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五大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协同发展: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和多赢效果。 导入新课 战略核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北京、天津、河北为什么要协同发展? 重点领域: 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北京、天津、河北为什么能够协同发展? 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图 114° 119° 42° 36° 39° 结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图”,描述京津冀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京津冀地区位于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 河北省下辖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张家口、承德、秦皇岛、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11 个地级市。 自然地理背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结合资料,比较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及京津冀城市群。 自然地理背景 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约21.9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3%;2021年年末人口约为1.10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8%;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9.64万亿元,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5%。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长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最多,生产总值最大,百强城市数量最多;珠三角城市群面积最小,常住人口最少;京津冀城市群面积最大,常住人口较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在图中指出京津冀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和湖泊。 自然地理背景 燕山山脉 太行山脉 华北平原 海河 潮白河 永定河 大清河 子牙河 北运河 南运河 西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是燕山山脉,东临渤海,中部、南部属华北平原。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和北运河为该区域的核心水系。 湖泊主要有白洋淀。白洋淀由100多个湖泊组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在图中找出京津冀地区所属气候类型,并分析其特点。 自然地理背景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结合右图描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及超采区的空间分布;指出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 指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 自然地理背景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情况 集中分布在京津冀地区东部、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京津冀地区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其地面沉降面积约占整个华北平原沉降区面积的90%)。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结合右图描述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及超采区的空间分布;指出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 指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 自然地理背景 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情况 2014年底,南水北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