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卷 (全卷共两个大题,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选择题作答必须用2B铅笔填涂。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 A. 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 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 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 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2.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剧烈的社会变革,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种学说,各家学说的政治主张都是为了追求治国平天下之道。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意在( ) A. 恢复旧有秩序 B. 提倡以法治国 C. 解决社会问题 D. 主张以德治国 3. 小钱币,大历史。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手工业的兴盛 B. 农业的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城市的繁荣 4. 下图是小云同学学习隋唐这一单元后绘制的思维导图。据图可以判断隋唐的时代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5. 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削弱宰相权力 C. 丰富市民生活 D. 发展海外贸易 6.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 A. 加剧了南方混乱局面 B.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C.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使北方趋于平静 7. 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 ) A. 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 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C. 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殖民地 D. 给朝廷增加了巨额的财政负担 8. 下图历史遗址见证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这个永久创伤是( ) A. 虎门销烟 B.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9. 此战的惨败撕下了晚清政府这只纸老虎最后一块遮羞布———三十年洋务运动之功一朝即毁,强横而不可一世的“亚洲霸主”地位轰然崩塌,日本对华态度由曾经的仰视、平视转为俯视。材料评价的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也给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向国人头脑注入了一系列崭新观念,堪称中华民族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评论的是20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1.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由此可知,五四运动( ) A. 是一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B. 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D.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2. 1926年7月6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个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A. 推翻清政府 B. 反对袁世凯复辟 C. 组织工人运动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13.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