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5167

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 (共48张幻灯片)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日期:2025-05-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0751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走近,桂林,山水,课件,48张,幻灯片
  • cover
(课件网) 思考:你知道20元人民币背面的风景是哪里吗 桂林山水 桂林市 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桂林山水是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风景四绝。 桂林漓江 桂林兴坪古镇 桂林阳朔全景 桂林象鼻山 七星岩溶洞 桂林山水 思考: 桂林山水属于什么地貌? 为什么桂林山水令人心旷神怡? 桂林山水 喀斯特: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伊斯特拉半岛上一个石灰岩高原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 桂林山水 喀斯特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的岩石(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改造后的一系列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等)尤为集中。 思考:为什么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喀斯特地貌 岩石 水 可溶性强 岩石成分易溶 透水性强 岩石裂隙大 溶蚀力强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多 流动性强 降水多、坡度 大、 空隙增大 喀斯特作用强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喀斯特地貌 桂林及周边地区地形 桂林市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探究:桂林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原因 喀斯特地貌 探究:桂林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原因 喀斯特 作用条件 自然因素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岩石条件 岩石 水条件 气候 水文 生物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可溶性、透水性好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漓江纵贯南北,水的流动性强 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路南石林 罗平金鸡峰 文山普者黑 泸西阿庐古洞 宜良九乡溶洞风景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溶蚀地貌 沉(淀)积地貌 地上喀斯特 溶沟、石芽、洼地、峰丛、峰林、 孤峰、残丘 钙华 地下喀斯特 溶洞、落水洞、地下河、天坑 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喀斯特地貌 石林 石芽和溶沟 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叫溶沟,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叫石芽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叫石林 峰丛:同一基座而峰顶分离的碳酸盐岩山峰,常与洼地组合成峰丛—洼地地貌 峰林:喀斯特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的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峰林;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 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基座相连 基座不相连 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思考:地上喀斯特,溶蚀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地上喀斯特 溶沟相互交错,将岩石分割成峰丛 地表水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形成的石质沟槽 溶沟进一步加深加宽就形成了溶蚀洼地 地上喀斯特 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成残丘 溶沟进一步加深形成峰林 山峰被溶蚀变矮形成孤峰 地上喀斯特 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 CaCO3沉积,形成钙华。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溶蚀地貌 沉(淀)积地貌 地上喀斯特 溶沟、石芽、洼地、峰丛、峰林、 孤峰、残丘 钙华 地下喀斯特 溶洞、落水洞、地下河、天坑 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地下喀斯特 溶洞: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蚀、侵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 天坑:就是天然形成的凹坑,天坑大多是喀斯特洞穴顶部塌陷而形成的又深又大的凹坑 重庆武隆天坑 天生桥:天生桥就是天然形成的桥。喀斯特地区,洞穴顶部崩塌,残留的部分就形成天生桥。 溶洞 天坑 天生桥 洞穴顶部塌陷 洞顶塌陷,残留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