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5209

2.1.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课件 (33张)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日期:2025-05-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7514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大气圈,2.1.1,必修,教版,地理,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2.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 阅读示意图,说出大气的组成 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探索方式 分层 岩石圈: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交接过渡的一个圈层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波 横波 地震波 我们乘飞机出行,有时在机场还是细雨蒙蒙,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引导 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称为大气圈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 组成 干洁 空气 水汽 固体 杂质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25千米以下) 大气圈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25千米以下) 大气圈的组成 成分 体积(%) 氩 0.934 二氧化碳 0.033 氖 1.8×10-3 氦 5.24×10-4 甲烷 1.5×10-4 氪 1.14×10-4 氢 5.0×10-5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 洁 空 气 主要 成分 N2 O2 次要 成分 CO2 O3 水汽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降低温度、加重大气污染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大气圈的组成 干洁空气,在自然状态下其组成成分变化很小,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中某些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 小组讨论:举例说明,总结大气成分变化及其影响。 大气圈的组成 全球变暖 臭氧层空洞 雾霾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成分变化 原因 影响 防治措施 臭氧减少 排放氯氟碳化物 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使用新型制冷技术等,减少氯氟碳化物的排放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成分变化 原因 影响 防治措施 二氧化碳增多 燃烧化石燃料、毁林 全球变暖 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技术和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保护森林等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成分变化 原因 影响 防治措施 固体杂质增多 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废弃物 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 加强管理,减少废弃物排放;植树造林等 大气圈的组成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静稳天气,顾名思义指“平静、稳定的天气”,通常指近地面风速小,大气稳定(伴有逆温)的一种低层大气动力热力特征,大气持续静稳易形成雾霾天气。 大气圈的分层 读教材图2-1-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并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大气圈垂直分层的依据有哪些? 共分为哪几层? 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自下而上将地球大气层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 大气圈的分层 温度/ ( ℃ ) 20 40 60 80 100 120 高度/(千米)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2 50 读图说出对流层温度变化规律?及运动规律? 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上部冷,下部热 以对流运动为主 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来自地面的热量并将其传导给上层的大气,因此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大气圈的分层 温度/ ( ℃ ) 20 40 60 80 100 120 高度/(千米)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2 50 平均厚度:12km 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8~9km 对流层厚度的空间差异 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冬季。 对流层厚度的时间差异 思考:对流层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