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5870

教科版(2017秋)六下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课件(54张PPT)+课后练习+素材

日期:2025-05-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316276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练习,课后,PPT,54张,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变化现象开始研究,观察物质变化及其伴随的现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学生的探索视野将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变化逐渐扩展到地球家园与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本单元共7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课“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熟悉的场景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对研究化学变化产生强烈的兴趣。 第2~4课“产生气体的变化”“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与“变化中伴随的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从现象最明显、最容易被观察到的“气体”入手,再延伸至其他现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辨析伴有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和产生气体等现象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第5~7课“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与“美丽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而认识到化学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紧密联系,切实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与“美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学的印象可能是“专业的实验室”“穿防护服的科学家”“远离生活”等,同时,他们头脑里的物质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往往是剧烈而壮观的反应现象,这使得他们对化学变化既好奇又恐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化解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恐惧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认识到化学变化是可观察、可研究,甚至是“美丽”的。 【教学策略】 1.养成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等习惯,建立正确的变化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了新物质,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对现象的观察和对新物质的辨别是确定变化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并及时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越多,做出正确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对变化的认识也越深刻。 2.通过阅读资料、交流信息、推理论证等方法,发展正确的物质观。世界由物质组成,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物质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一方面,物质变化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展现了其无穷的魅力;另一方面,物质的利用也使我们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我们应该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 作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 2、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有的发生化学变化,有的发生物理变化。有的既发生物理 变化,同时又发生化学变化。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 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改变颜色、发光发 热、生成沉淀。 4、地球的很多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等也是化学变化。 5、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维系着我们的 生命。 6、化学变化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紧密联系。 科学思维: 1、能够对身边的物质特征及其变化进行描述与记录,能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与分类。 2、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的特征。 3、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4、能通过资料阅读、推理分析,了解地球家园及生命体中时时刻刻发生着的化学变化。 5、用举例、分析、概括的方法,感受到化学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和方便。 6、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 7、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科学小报、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