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6083

统编版语文六下第四单元提升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2351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六下,第四,单元,提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幼稚(zhì)  瞪眼(dènɡ) B.严峻(jùn)  避免(pì) C.皮靴(xuē) 苦刑(xínɡ) D.啃食(kěn) 袍子(páo) 2.烈火焚烧若等闲( ) A.平常 B.随便,轻易 C.无端 3.下面诗句停顿划分不正确的是(  ) A.烈火/焚烧/若等闲 B.要留/清白/在人间 C.咬定/青山/不放松 D.立根/原在/破/岩中 4.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方法 ( )环境 ( )缺点 A.改变 改进 改正 B.改变 改正 改进 C.改正 改变 改进 D.改进 改变 改正 5.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志向或品格的一项是(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二、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李大钊被捕后,mó ɡuǐ( )般的反动军阀对他用尽了kù xínɡ( )。为了bì miǎn( )党组织被破坏,他誓死保守党的机密。 7.照样子,写词语: (1)例:千 锤 万 凿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2)例:粉骨碎身 、 8.积累与拓展。 (1)良药苦口利于病, 。 (2) ,莫把无时当有时。 (3)树欲静而风不止, 。 (4)“荷尽已无擎雨盖, ”是托物言志的诗句,这类诗句我还知道:“ , 。” 9.根据古诗理解完成填空。 《竹石》是郑燮的诗,这是题在一幅竹石画上的。诗人由画想到了竹子坚韧的品格。首先是立根于坚硬的岩石中,生存的基础很差;其次是生活的环境恶劣,有风霜雨雪的袭击。但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中,看似柔韧的竹子还是“ ”,这种“ ”的品格,令人敬佩。 10.读一读,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 (3)“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 ) (4)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 三、语言表达 11.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 重点段落品析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 12.五湖四海的含义。 13.作者是谁,外界的评价? 14.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①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这时,他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趁着腾起的黑烟,董存瑞猛冲到桥下。 ②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他想把炸药包放在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无法炸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