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时政热点27:春节申遗成功 热点素材 (一)春节成功入遗———春节成为畅行世界的中华文化符号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二)寄托家国情———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春节前后,围绕着辞旧迎新、吉祥平安、团圆和谐的共同主题,人们开展一系列活动,欢庆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过程俗称“过年”。春节前后,人们清扫房屋、张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拜年;年集、社火、庙会、灯会,记录下欢乐与温暖。辞旧迎新、万家团圆、欢乐祥和的喜庆日子,凝聚着国泰民安的共同期盼。 (三)追求和合共生———春节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2024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西《圣保罗页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为越来越多的巴西人民所熟知”。 就在今年春节,巴西伊瓜苏市,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为伊瓜苏大瀑布增添不少喜庆。街道上,锣鼓铿锵,当地青年组成的舞龙队引来阵阵喝彩。 近年来,每逢春节,许多国家和地区便同时进入“春节时间”———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日本东京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地标披上“红装”,大大小小的商家挂上灯笼、售卖年货,中国戏曲、舞蹈、音乐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国家的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不论是春节的丰富内涵,还是形式多样的过节习俗,放眼世界,春节文化正被不同肤色、语言的人们知晓和喜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朱刚说。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春节文化中蕴含的以和为贵、和合共生,引发共鸣共情。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中国春节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张开双臂拥抱中国春节。 (四)促进文明互鉴———春节承载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以文化人,更能凝聚人心;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每年春节,秘鲁中华通惠总局醒狮团都会在唐人街表演,秘鲁民众争相看一看、摸一摸,希望沾上喜气与幸运。作为醒狮团的一员,秘鲁青年阿尔弗雷多今年10月来到中国,“更深入地学习舞狮技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太极拳、送王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春节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中国非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