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一、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读“暮”“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降”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重点) 3.通过查字典、画图,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景象。(难点) 二、教学过程 单元导入,整体感知 出示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及准确生动的表达。 小结过渡:走进本单元我们将跟随叶圣陶爷爷去了解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跟着法布尔了解蟋蟀建住宅的全过程,还能与古代诗人一同欣赏一江水、一座山、一枝梅。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古诗三首》。 (二)学习《暮江吟》 1.解诗题。 (1)我们先来看一下诗的题目,“吟”没有特定的意思,它是一种诗歌体裁。诗的题目中最后出现的“行”“歌”“曲”“吟”等,是古代诗歌的体裁。 行:《从军行》《古朗月行》 歌:《登幽州台歌》 曲:《塞下曲》 吟:《游子吟》《暮江吟》《石灰吟》 “暮江”是什么意思呢 ①“暮”字是草字头,太阳正在缓缓下沉,说明太阳落山了,自然就是傍晚了。把“暮”“江”两个字的意思串起来就是———傍晚的江边。(“暮”字图片) ②“暮”字里有两个“日”,上面的“日”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大”撇、捺要舒展。(“暮”字视频) 简介作者。 我们来朗读这首诗,读准确,读出节奏。 4.《暮江吟》被放在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有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有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蟋蟀的住宅》。这个单元让我们了解到要写好写景文章,需要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 5.诗人白居易也连续观察了,他在江边看了很长时间,你看出来了吗 ———从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可以看出那时正是黄昏,夕阳西下,还在江边,还没有完全沉下去。 ———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说明夜已经深了,因为天已经黑了,有些冷,叶子上有了露珠,一弯弦月高挂在空中。这说明诗人从日落黄昏一直观察到月亮高升,观察了很长时间。 6.教师引读。感知“连续性观察”: 黄昏时分,白居易站在江边,看到了——— (指名有感情朗读前两行诗); 等夕阳一寸一寸落下,夜幕渐渐降临,他又看到了——— (指名有感情朗读后两行诗) 小结:正是诗人长时间的连续观察,才捕捉到了两个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美景。 7.作者的观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我们现在用白话文写景也有很多启发。小组合作探索:诗人的观察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诗人先写远处的残阳,再写眼前的露珠。 ———诗人的观察也注意上下结合,诗人既写了夜空的月亮,也写了地上的露珠。 ———诗人特别注意观察景物的颜色。残阳照射到的江水像玛瑙一样红,没照射到的像碧玉一样绿。(“瑟瑟”就是“绿色”的意思,“瑟瑟”是一种绿色的宝石。所以有人评价这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诗人观察时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光线的变化。 8.诗人在江边站了这么久,观察了这么久,观察得这么细致,他的心情你觉得是怎样的 A.轻松、愉悦 B.沉重、心事重重 C.悲伤、愤怒 9大家的感觉是准确的,诗人那时轻松、愉悦。心情会影响诗人写诗时的用词。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诗人的轻松、愉悦 ———铺”字写出秋天的夕阳贴着江面照射过来,犹如一匹红绸在江面上微微起伏,十分柔和。给人一种温馨、舒服的感觉。 ———我从“可怜”这个词语感受到诗人喜欢这黄昏时分江边的秋景。“可怜”是“可爱”的意思。 ———似真珠”这个比喻写出了露珠非常圆润,闪着迷人的光泽。一个人心情好时,往往会想到珍珠这样的美好事物。 10.所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