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养为经 情怀为纬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 设计简介 “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总体回顾,围绕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交流,不管用哪种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很重要。“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例句后面编排了两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迁移运用,增强对反问句表达效果的体会。本单元的园地设计,以语文素养为经线,以人文情怀为纬线,建构扎实有效的语文学习课堂。 课文简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交流,引导学生回顾本册课文《观潮》、《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启发学生梳理、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常用方法:一是借助文章题目;二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是先弄清楚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呈现了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要求学生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能举例说说这些词语形容的人物。第二题编排了对比反问句和陈述句不同语气的两组句子。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感知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表达效果。每组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都是选自课文的反问句;第一组选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组选自《梅兰芳蓄须》。第二句是根据反问句转化成的陈述句。两组例句后面编排了两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迁移运用,增强对反问句表达效果的体会。 “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送别诗《别董大》。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离别之情,更着意劝慰友人,赞扬他扬名天下。前两句写景,渲染浓浓的离别情,后两句是对友人的鼓励和劝慰。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教学目标 1.品读语句,结合阅读感受,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8个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 3.在对比阅读中,体会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重点) 4.正确朗读、理解、背诵古诗《别董大》。(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整体回顾,总结方法 1.出示单元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聊聊本单元的课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理由是什么? 3.学生交流。 4.梳理收获,总结方法。 出示学习活动一: (2)围绕话题“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组合作,轮流说说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法。 (1)用上本册教材的课文加以说明,小组共同形成汇报单。 5.全班汇报,交流中教师提示学生批注在下面表格“别人的方法”一栏中。 遇到的问题 我的方法 别人的方法 人物众多怎么办? 起因找不到怎么办? 经过太复杂怎么办? 对话太多怎么办? …… 6.出示交流平台,学生自主默读“交流平台”,勾画出与自己经验不一样的地方,交流反馈。 7.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楚“文章讲了什么”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巧妙借助文章题目的提示,文章中的关键句等帮助我们更快更准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遇到有的课文不止一件事时,找到主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是关键,再弄清楚几件事的关系,用上恰当的连接词。 8.学生齐读归纳主要内容的口诀: 读懂文章是基础,题目提示很重要。 起因经过和结果,清晰明确好把握。 事多不止一件时,抓住主要是关键。 板块二:品读词语,体会感情 出示“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1.自主识字,交流发现。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重点指导“刚正不阿”中的“阿”读“ē”,“大义凛然”中的“凛”是前鼻音,“秉公执法”中的“秉”是后鼻音。 (2)默读词语,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阅词典理解基本的意思。 2.展开联想,运用词语。 出示学习活动二: (1)默读词语,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