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节 第2课时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第七章 认识地区 一起挑战 说出极地地区科考的意义; 能解释极地环境保护的意义。 获取知识 得到素养 图片、地图以及影像资料。 使用工具 运用资料说出极地科学考察的科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开展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 2023年9月5日,中国科考船首次抵达北极点,“雪龙2号” 极地科考破冰船载着中国第十三次北极科考队抵达北极点。 2023年11月1日上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我国南极科考任务首次由3船保障,本次考察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 9月5日 11月1日 请问科考队员为什么选择9月份去北极,11月份去南极? 极地保护行动 02 极地科学考察 01 01 极地科学考察 人类在极地的活动从自然探险进入了以科学考察为主的阶段,极地科考的意义是什么呢? 极地科学考察 早在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就开始了北极探险。1831年,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发现了北磁极;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 1895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1904年,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阿根廷奥尔卡达斯站建成。 极地科学考察 科考队员带我们认识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 建第1站-长城站 (乔治王岛) 建第2站-中山站(南极大陆) 建第3站-昆仑站(南极内陆) 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极地科学考察 建第4站-泰山站 (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 秦岭站开站 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 泰山站 秦岭站 黄河站 中国首个北极考察站 科考队员带我们认识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站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一般为5月~9月 南极地区一般为11月~次年3月 气候及特征 极地气候:终年严寒,降水少 暖季 因此,去南极或北极考察要选择当地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便于开展科学考察。 极地科学考察 极地科学考察 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 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 任务一 阅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材料,分析人类进行极地科考的意义? 第40次南极科考中,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刘顺林说:“秦岭站面向太平洋扇区,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未来秦岭站将承担海洋生态、海冰、冰川、海平面、大气、地球物理、高空大气物理、陆地生态等业务化观测,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为了解罗斯海区域自然特征提供重要保障。 极地科学考察 任务一 阅读下面两幅图,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人类进行极地科考的意义? 1、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独特,为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丰富的矿产资源 无数的海洋资源 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极地科学考察 任务一 阅读下面两幅图,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人类进行极地科考的意义? 2、极地科考能够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靠的矿物学依据。科学家通过该南极冰芯揭秘全球大气环境的变化历史,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南极冰芯 科考人员取冰芯图 拓展阅读 北极航道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由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条航道构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盖消融量逐渐增大,通航时间延长,加上亚洲地区对能源等需求的激增,北极东北航道商贸往来快速升温。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跃升,北极科考活动日益频繁。中国1999年首次组织开展北极科考活动,2004年7月建立了北极黄河站,开展了海洋、大气、生态、空间物理等科研领域的观测研究。 北极航道开通及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