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1823

7.5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517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区,七年级,地理,2024,星球,商务
  • cover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教案 第1课时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区域认知:通过阅读地图,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特殊性。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地图,能说出极地地区的范围。 2. 从地形和气候等角度归纳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 归纳极地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共2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运用之前学到的区域认识方法,从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等方面归纳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第2课时学习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极地地区,体会局地事件对全球的影响,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本节课标可看出,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基础,重点应落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 本课时教学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事例引题,从为什么选择保暖、破冰等极地装备的思考开始,完成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方面分析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提出问题】科考队员在极地考察时需要穿上防寒服、雪地靴,戴上护目镜、防寒手套,还需要携带手杖、破冰镐、定位仪、卫星电话、急救包…… 科考队员为什么要携带这些装备呢 看图思考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遥远又神秘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被寒冷的冰雪覆盖,却令人心驰神往。今天,我们就让我们来学习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展示图片】世界大洲分布图 明确南北极的位置及范围 任务一 【展示图片】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图 【提出问题】 1.指图说出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2.描绘南极圈,说明南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3.找到中国的五个科学考察站,并说出秦岭站与昆仑站、长城站的相对位置关系。 任务二 【展示图片】北极地区分布示意 【提出问题】 1.指图说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及格陵兰岛 2.找出中国北极黄河站,描述其地理位置 3.比较北极地区及南极地区海陆格局的差异 结合地图,按要求读图并思考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归纳总结:极地地区主要位于极圈内,北极地区核心是北冰洋,周围是大陆;南极地区核心是大陆,周围是海洋。极地地区位于高纬度,地理位置特殊 二、独特的极地环境 过渡:南北两极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高纬度地区,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 1、南极地区 【出示材料】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中,随队医生毛一雷的一段记录 今天出现了特大暴风雪。漫天笼罩着白蒙蒙的雪色,虽然以“暴风雪”来称呼,但这同国内见到的暴风雪完全是两个概念。由于这里高海拔、气温低,空中飞舞的雪是非常细小的颗粒。看不到一个明确的飞舞方向,而是白色雪粒弥散在空气中,就像是白色的“沙尘暴”一样,天地一色,能见度非常差,隔了一两米就看不清对面站的是何人,只剩下一个人影子。小魏曾随24次内陆队进过冰盖,据他说在以往的冰盖之旅中也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大的暴风雪。看来老天爷要用种种方法对我们进行考验 结论:从材料中感受到了南极地区气候的寒冷,自然环境的恶劣,也感受到了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阅读毛医生记录,感受南极环境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探究】分析南极自然环境 【展示图片】南极地区及其矿产资源分布示意 【提出问题】南极地区气候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