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教案 第2课时 经济贸易大国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区域认知: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和成因,认识沿海主要港口城市。 综合思维:1.理解日本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2.了解日本农业的发展条件与生产特点。 地理实践力: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人地协调观:认识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老年人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和成因,认识沿海主要港口城市。 2.理解日本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3.理解人口老龄化含义及其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4.认识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和成因,认识工业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2.理解日本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发展条件,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难点】 理解人口老龄化含义及其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经济贸易大国、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为“地狭人稠的岛国”,第2课时为“经济贸易大国”“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教学流程整体采用了“问题驱动—新知感悟—探究挑战—小试牛———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设计意图如下: 问题驱动:了解日本机器人,思考日本机器人产业为什么如此发达?———激发兴趣; 新知感悟:认识日本不同阶段的经济贸易发展的特点和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突出重点,为下一步探究提供知识或理论基础; 探究挑战:思考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突破本节难点,培养探究能力; 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播放视频】日本工业机器人产品 【展示图片】日本机器人生活应用场景图片 【提出问题】思考日本机器人产业为什么如此发达?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通过视频导入,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渡 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日本工业强大的表现。 环节二 新知感悟 环节二 新知感悟 经济贸易大国 【展示图片】展示日本的工业产品 【提出问题】日本工业发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阅读地图,独立思考 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战略。 【提出问题】评价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 梳理要点,思考问题 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提升辩证看待经济发展的能力。 归纳总结: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展示图片】日本群岛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分布图 【自主探究】认识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5分钟) 【提出问题】读日本群岛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图说出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广岛、福冈等港口城市,描述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2.从资源和市场两个方面,分析日本工业区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阅读地图,提取信息 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提取有效地理信息,提升读图分析能力。 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归纳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