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2812

统编版五下习作指导课: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设计(PDF版)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9515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习作,统编,五下,指导,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 cover
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题 感由心生 悟从思来———《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这一人文主题,确定阅读训练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习作训练要素为“学习 写读后感。”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意在让学生学习清楚的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 的感想。推动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思考,在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后表达独特的审美体验,实现阅读与表达的同步提升。 教 材 分 析 教材第一部分,明确了什么是读后感。教材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列举了阅读中常有的感想———对人物印象深刻、被内容所触动、 从道理中获得启发,意在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引发学生的共鸣,为选材提供思路。接着,教材总结了读后感的大致定义,让学生明白 什么是读后感。 教材第二部分,提示了写读后感的方法。教材首先提示了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最 深的内容,再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简单介绍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 已经逐渐形成的能力;而“写出自己的感想”是新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材针对这一情况,提示了具体要求:感想一定要 真实、具体;既可以联系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的要求。首先,教材列举了两种为读后感拟题目的方法:一是只列一个正标题;二是“正标题+副标 题”,其中“正标题”是习作中心意思的提炼,“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说明。这种“正标题+副标题”的题目形式,在本套教材中 第一次出现,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拟题方法。接着,教材提出了自评与交流的要求:先自己读一读,看有没有把感想表达清楚,再与同 学交流分享。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能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使表达更清晰。 维度 已知 未知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在以往的口语交际中训练过相关内 点,简述文章内容,点出作品带 容,为写读后感积累了经验。如五年级上 给自己的感受———亮出观点句。可以 1.寻找“感受 学 学期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是一个道理、人物分析等。 点”有难度。自己感 情 知识经验 本单元口语交际《表演课本剧》,品析人 感,这是重点段。引议,先围绕 受最深的点作为“感 1.通过梳理思维导图, 物想象,展示故事情节,都为本次习作打 “感”引用原文,可用自己的语言概 受点, “感”,动人 将感悟聚焦到感触最深的一 分 下了基础。 括的说,也可以直接引用原文的语句, 心也,是发自内心的 处。 析 夹叙夹议。 感受。 2.通过多元评价和例文 生活中学生乐于与同伴交流对各种 联议,联系课外举事例。如:名 2.学习和运用 支架,发现习作技法,让感悟 事件以及在读书、观影中产生的感受,有 人、社会、普通人、周围人、自己等; 名著阅读方法阅读, 更具体、生动。 生活经验 一定的生活经验。 如正面例子、反面例子等。夹叙夹议。 从场景与细节寻找、 甄别、关注、分类、 3.在猜一猜、参与征文 整合、取舍、概括所 等活动过程中,体会习作的 获取的知识、方法、 乐趣和成就感。 五年级上学期已经通过习作《缩写故 从人物、事件、场景、道理、经典 情感等内容的能力 4.开法写作工具。通过 事》,基本掌握了简要介绍文章主要内容 语句五个方面,寻找触点、概括悟点、 很弱。 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整合 的方法,习作《推荐一本书》,要求简要 联结热点或焦点。完成任务单,梳理 内容,设计有思维深度的问 策略经验 介绍一本书的基本信息和主要内容也为 出“读后感”的明确思路。 题,帮助学生深度写作。 本次习作打下了基础。 评价任务 1:说出写读后感的多种角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