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古诗三首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诗句中“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夏日农闲时,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大家都在田间忙碌。 C.秋日,农民夜以继日赶打稻谷。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B.昼出耘田夜绩麻(把麻搓成线) C.稚子金盆脱晓冰(脱掉) D.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 3.下列关于作者及其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范成大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别具一格,扩大了陶渊明以来田园诗所表现的内容。 B.范成大晚年写的《四时田园杂兴》描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唐代风土人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范成大把对农村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诗句以更深刻的内容。 D.范成大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切身的体验领略了农民勤劳、淳朴的品质和他们生活的苦乐,流露出诗人的同情和共鸣。 4.“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5.“短笛无腔信口吹”中带点字正确解释是( ) A.说话的声音,语调 B.曲调 C.物体内部空的部分 D.胸腔 二、填空题 6.根据课文填空。 敲成玉磬穿林响, 。 , 山衔落日浸寒漪。 7.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8.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书写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9.填空 范成大,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 ,晚号 。南宋名臣、 家。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 ”。著有《 》《 》《 》《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 时节紧张的劳动气氛。 (2)《稚子弄冰》是 代诗人 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里孩子们的一场嬉戏。 三、语言表达 11.通过预习,我有以下疑惑要和同学、老师交流: 四、书面表达 12.再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尝试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短文。 季节:夏天 地点:田间桑树下 主要人物:孩子们 主要事件:大人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孩子在学种瓜。 五、诗词曲鉴赏 课内外对比阅读。 桑茶坑①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②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③, 一牛吃过柳阴④西。 【注释】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②晴明:晴朗,明澈。③眠正着:正睡得酣甜。④柳阴:柳下的阴影。 13.选一选。 (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 )季节。 A.初春 B.初夏 C.初秋 (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 )。 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 14.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 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诗中描述的景物有 。 (2)“ ”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 ”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 15.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草满花堤水满溪。( ) 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 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2)一牛吃过柳阴西。( ) 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 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 16.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 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 17.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