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5210

3.2.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科粤版(2024)初中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551227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2.1,九年级,初中,2024,科粤版,学年
  • cover
(课件网) 3.2.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核心素养目标 一、化学观念 能从元素视角认识氧气的制取,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与守恒,知道高锰酸钾通过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形成 “化学变化有条件” 的观念,认识加热是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条件。 二、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及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培养逻辑推理和模型认知能力。 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实验探究中,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操作步骤 2. 氧气制取装置中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难点: 1. 理解并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2. 实验操作中细节问题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 。 01 仪器连接和检查 装置气密性 仪器的连接 实验开始前,先来学习仪器的简单连接操作。 ①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② 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对准胶塞的孔稍用力转动插入。 ③ 手拿容器 ( 切勿抵桌面 ),将胶塞慢慢转动旋进 容器口。 润滑作用 否则会压碎容器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类型一:单出气口 方法:把导气管的一段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热毛巾捂住试管,一段时间后把手或热毛巾移开。 现象:开始时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或热毛巾移开一段时间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 气体的热胀冷缩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类型二:双出气口 气体被压缩后压强增大 方法:夹紧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液面。 现象:注入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类型三:注射器 气体被吸出或推入,导致压强变化 方法:先加水将长颈漏斗下端浸没,缓慢推或拉注射器的活塞。 现象: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02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 学生实验探究———学习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方法,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是怎么样的?实验 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操作? [设计实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组成。 发生装置 (1)选择依据: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常见发生装置: 固液常温型 (适用于常温下,反应物为“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 固固加热型 (适用于加热条件下,反应物为“固体+固体”。 收集装置 (1)选择依据: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 (2)常见收集装置: 排水法 (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难溶于水且不和谁反———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 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请设计氧气的制取装置,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装置图。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酒精灯 试管 棉花 铁架台 导管 集气瓶 水槽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完成组装后,按照图中的步骤实施实验。边实验边思 考,边观察边记录。 a.检查气密性 b.装试剂 c.固定装置 d.加热试管,收集气体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e.撤离导管,停止加热 f.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g.整理归位 实验注意事项 1.试剂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试管内的导管稍稍伸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4.排水法收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