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5263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漫画的启示》课件

日期:2025-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6148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 cover
(课件网) 习作:漫画的启示 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从而完成习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2.读懂漫画内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训练。 3.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和班级交流汇报的形式促使学生针对漫画多交流、多讨论、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学生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形成文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漫 画 习 作 的 · 启 示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漫画内容,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2.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3.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会让我们有所思考。 “你干什么?” “等着乘凉。” 这是漫画家华君武所画的一幅漫画《植树与乘凉》。仔细观察,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你干什么?” “等着乘凉。” 画面中一个人拿着水壶来 为小树浇水,另一个人坐在小树 下面,铁锹放在一边。拿水壶 的人问:“你干什么?”,坐着 的人回答:“等着乘凉。”可笑的是坐着的人自己不植树,守株待凉,坐着等别人植树。 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不要光指望别人,不能坐享其成、不求上进,干等着不如自己努力去做。 漫画和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呢? 漫画能让我们获得启示。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分析漫画 我们再来欣赏漫画家华君武所画的另一幅漫画《假文盲》。 文盲是什么意思? 不识字的成年人。 为什么要假装文盲呢? 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一个写有“母子上车处”的专用通道挤占了几个高大、年轻力壮的男子,而一位抱着幼子的弱小的母亲只能站在母子上车处之外。可笑的是车站的牌子上明明写着“母子上车处”,那几个壮汉却视而不见,稳稳当当地站在那儿。 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画面,下面我们把镜头移向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给他们来几个特写。怎么样把这个特写写好呢?我们先来欣赏两位同学描写的同一个人物。 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穿着黄皮大衣、长裤和皮鞋,好似一位位高权重的官员。他微微睁开的眼睛,好似鼠目,连离他仅一拳之隔的牌子都看不见,这视力那是相当的“好”哇! 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低着头微睁着眼睛,好像在沉思。 想一想:哪个描写的比较精彩?精彩在哪里? 第一句话精彩一些,因为第一句的描写抓住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的外貌和神态的特征。 还可以抓住什么来描写? 动作和心理活动 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人物细节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让画面上的人物生动起来。 仔细品味第一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辛辣、讽刺、夸张 这样的语言,使人物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习对比手法 漫画家华君武在突出这一群高大健壮的假文盲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把一群高大健壮的假文盲与瘦小可怜的母子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显示出人物的可笑。 对比的手法不仅适用于漫画,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习作,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 活学活用,描写人物。 请大家在《假文盲》这幅漫画中选择一个人,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 联系生活 借助《假文盲》这幅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说说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