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6417

11.1 法不可违 课件(共21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42225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1,-2024-2025,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1.1 法不可违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道德修养: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创合格公民。 3、健全人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 4、责任意识: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行为。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93—95页的内容,寻找以下知识点,并在课本上标出来。 1.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 2.违法行为的含义以及分类: 3.为什么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课堂笔记·P94 1.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P94 ①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②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该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③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未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社会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由民法来规范。(P50) 主要内容 作用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P50)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责任 危害 程度 典型案例 民事违法 行为 民事法律规范 (《民法典》、《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 民事法律责任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欠债不还、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 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一般违法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议学问题:这些人的行为,可能会侵犯全红婵的哪些权利?涉及哪一项违法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民事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一款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适用情形: 若个人以赌球为业(如长期参赌且以此为收入来源),或组织他人参与赌球,可能构成此罪。 议学问题:网络赌球的行为,是哪种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第二款 “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适用情形: 组织、运营网络赌球平台,或为赌球网站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等行为,均可能构成此罪。 刑事违法行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知识点二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情境一:张某在多个网络平台发 表和转发侮辱、诋毁杨某的言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