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6702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76859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发展
  • cover
(课件网) 朝代 中央行政 地方治理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隋 唐 两宋 元 明 清 世袭制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 内外服制 分封制 宗法制瓦解;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 郡县制 中朝 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郡国并行制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 二府三司制 路、州(府)、县三级制 中书省(一省制) 行省制 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 军机处(雍正) 省、府、县三级制 预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 1、夏商周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2、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大变革、大发展,社会转型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一、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的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轨迹 夏朝 王位世袭制启继位 出现 商朝 内外服制 发展 西周 贵族等级分封制和宗法制 完善 东周 春秋 分封制 宗法制瓦解 瓦解 转型 战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出现 萌新 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毛公鼎·台北故宫博物院 1843年宝鸡市岐山县出土 铭文497字最多青铜器 (1)“专制主义”:是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萌芽 战国 确立、巩固秦汉 完善 隋唐 加强 宋元 强化(顶峰)明清 结束 辛亥革命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二、秦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睡虎地秦墓竹简 ◎朱元璋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阅读材料并思考: 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的变化?中国进入了怎样的社会? 制度变化: 打破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传贤 → 传子) 社会: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也从部落发展到了国家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商 朝:内外服制 ◎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 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即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或部落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司马迁《史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3. 西 周:分封制 周 ◎西周势力范围示意图 材料1: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材料2: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 ———钱 穆 思考:西周分封制的内容、目的及作用? 内容: 目的: 作用: 分封对象: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性功臣或旧贵族 内容:土地、人口、爵位 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巩固政权、维护统治 政治: 扩大疆土,巩固统治 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开发、社会发展 文化:推动各地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 消极:西周后期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导致诸侯国势力膨胀,为分裂割据埋下祸根。 大宗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大夫 大宗 士 大宗 天子 庶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 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西周政体基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