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6877

第23练 镁、铝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含解析)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日期:2025-05-0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3041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轮,化学,高三,2026届,解析,作业
  • cover
第23练 镁、铝及其化合物 一、 单项选择题 1. (2024·徐州四模)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铝热剂是镁条、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 B. 镁、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 C. 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高温下,镁、铝在空气中都有抗腐蚀性 2.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B. 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 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 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3. 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含有少量FeCO3)为原料制取高纯氧化镁需要经历酸浸、调pH、过滤、灼烧等操作。下列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配制稀硫酸 B. 用装置乙测溶液的pH C. 用装置丙过滤悬浊液 D. 用装置丁灼烧Mg(OH)2固体 4. (2024·南通一模)室温下,取四根打磨后形状大小相同的镁条,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镁在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1: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镁条表面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2: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 NH4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3: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醋酸铵溶液(pH≈7)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4: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1 Na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基于相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1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B. 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Cl-)<2c(Mg2+)+c(NH) C. 实验3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H3 D. 实验1和实验4表明Cl-对Mg与H2O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5. (2024·前黄中学高三下月考)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净水的盐是(  ) A. 纯碱 B. 明矾 C. 活性炭 D. 氯水 6. 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硝酸铜 D. 氢氧化钠 7. (2024·连云港五校高三上12月联考)下列通过制取硫酸铝、氢氧化铝,获得氧化铝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8. (2024·连云港高三上期中)以铝土矿(含Al2O3及少量SiO2和Fe2O3等)为原料提纯Al2O3的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H2CO3电离常数分别为Ka1=4.4×10-7、Ka2=4.4×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溶”后进行过滤,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Na+、Fe3+ B. 0.1 mol·L-1 NaHCO3溶液中:Kh(HCO)=2.27×10-4 C. 过滤2所得滤液中存在:c(OH-)>c(H+)+c(HCO)+2c(H2CO3) D. “沉铝”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4]-+HCO===Al(OH)3↓+CO+H2O 二、 非选择题 9. 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是MgCl2·6H2O)生产碱式碳酸镁[Mga(CO3)b(OH)c·n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1)溶解时将水氯镁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 (2)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沉淀镁时反应的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 (4)将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的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 (5)上述流程中检验“过滤”后碱式碳酸镁洗涤是否干净的操作为 _____。 (6)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氧化镁,取碱式碳酸镁4.84 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 g和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0.896 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解题过程)。 10. 絮凝剂聚合氯化铝{[Al2(OH)aClb]m,a=1~5}广泛用于废水处理。由偏铝酸钙[Ca(AlO2)2]制备聚合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Al2(OH)aClb]m的絮凝效果可用盐基度(盐基度=)衡量,当盐基度为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