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学霸体质 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勤奋男孩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文艺范儿 长风万里送秋雁 欲上青天揽明月 快意洒脱 一篇诗 一斗酒 一曲长歌 一剑天涯 他是谁? 唐代诗人 浪漫代表 701年—762年 李 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 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诗人,小时候和所有淘气的孩子一样逃过学,你知道关于他逃学的这个故事吗? 铁杵成针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纠正; (二)指名读,读通句子 ; (三)小组汇报读,读出节奏 ; (四)难句朗读指导难句停顿朗读指导; (五)全班齐读,读准节奏。 多形式读,读准读通 : 通过刚才的朗读,这篇小古文我们已经读得有些韵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解意思。这个学期我们学习小古文又有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讲清楚。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四个学习小古文的锦囊——— 扩 留 调 补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运用方法,读懂文意: 【方法一:扩———扩词法。】 也就是组词法,在一个字的前面或后面加字,让它变成词语或短语。这个方法在上节课《囊萤映雪》中也有所渗透。 例:世—世世代代; 传—传说、流传; 成—完成; 弃—放弃。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扩词法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方法二:留———保留。】 人名、地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 例:李太白,是人物名字,翻译时可以保留不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保留法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方法三:调———调序。】 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调换语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读书山中———在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调序法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方法四:补———补充。】 翻译时补充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 例:未成———没有完成,没有完成什么?根据上下文可知是学业,所以翻译时要补上去,即没有完成学业。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补充法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运用方法,读懂文意: 译文: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扩词法 保留法 调序法 补充法 起因: 这篇课文的结果是?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结果: 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①结合书上注释。 书上对“感其意、还卒业”两组短语给出 比较详尽的解释,可以结合注释理解。 ②运用四个方法理解整句话。 【注释法】 ①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②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留:太白———太白。 扩:感———感动 意———意志 业———学业。 注释法 锦囊法 译: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锦囊法】 运用方法,读懂文意: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起因: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结果: 经过: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运用方法,理清课文思路: (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译: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扩词法 保留法 调序法 补充法 运用方法,读懂文意: 学生分组读对话。 2.“太白感其意”感受到的是什么意志? 3. 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需要这种意志吗? 本文节选自《方舆胜览·眉州》。其实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