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8009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知识网络(课件+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5971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动态,答案,检测,课件,网络
    (课件网)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本章知识网络 2门世2有 3厚 概念 种群密度 样方法 调查方法 标记重捕法等 概念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作用: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 概念 年龄结构 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作用:间接影响种群密度(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概念 性别比例 作用: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理想条件下,无K值 “J”形增长 种群及其动态 公式及各参数的意义 种群增长模型 自然条件下,有K值 “S”形增长 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的波动 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 抽样检测法 非生物因素一 阳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 一竞争、寄生、食物和捕食性天敌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濒危动物的保护 种群研究的应用渔业上的合理捕捞 有害生物的防治单元素养等级测评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答案:C 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2.下图中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种动物是捕食关系 B.t1~t2时,乙、丙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两种群相互影响的结果 C.从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保持不变 D.t3~t4时,乙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制约 答案:B 解析:t1~t2时,乙、丙两种群数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且t2后乙种群数量增加,丙种群数量减少直至消失,则两者应为竞争关系,A项错误;t1~t2时,乙、丙种群数量变化是两种群相互影响的结果,B项正确;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在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K值是变化的,C项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项错误。 3.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α=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的数量为(  ) A.1.3N0        B.1.69N0 C.2.3N0 D.5.29N0 答案:D 解析:在Nt=N0λt中,λ代表的是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增长率=增加的个体数/原来的个体数=λ-1。设第1年的个体数为X1,第二年的个体数为X2,则α=(X2-X1)/X1=1.3,求得X2/X1=2.3,即λ=2.3。第一年用N0表示,则第三年就是(2.3)2×N0=5.29N0。 4.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5年调查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 D.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形曲线增长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前4年种群的λ=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正确;第4到第8年间λ<1,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是因为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B正确;第5年λ<1,种群数量在减少,说明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C正确;第8到10年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10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10到16年间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